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嘉兴十三五规划:推进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全文)

2016-07-01 08:21来源:北极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9 实施以“一五五”为主要内容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1.围绕一个目标。以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

2.发展五大领域。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产业各环节全面渗透、对产业竞争力有效提升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五大领域,促进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达56%以上。

3.实施五大工程。产业升级工程,促进服务业规模总量扩张和质态提升并举,努力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成为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平台提升工程,按照“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要求,做大做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提升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水平,争取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省、市级集聚区达到50个左右。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品牌效应显著的现代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和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发展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浙江服务名牌达到35个。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大力推进服务业“百项千亿”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百亿元服务业项目5个,十亿元服务业项目50个,推进3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楼宇经济提质发展工程,培育提升100幢重点楼宇和100幢特色楼宇,引进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中介服务等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逐步形成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微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产业融合和组织模式创新。加快企业梯队建设,引导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企业整合人才技术和组织管理资源,利用资本市场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战略性改组。积极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强化产品链整合,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由产品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建立协作关系,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启动“专精特优(新)”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形成一批行业隐形冠军或单打冠军。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全要素军民融合,加大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优质资源项目的对接,推动重点产业“民参军”、“军转民”。加大军地两用技术开发,依托中国电科36所等重点研究机构,整合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积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联动推进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强市。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加快以供给端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优质消费供给。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倡导“嘉兴质造”。强化以技术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推动女装、毛衫、皮革、智能家居等一批有条件的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国性的区域品牌,争取建成4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重视商标品牌培育保护,鼓励支持争创驰名商标,建设“品牌强市”。到2020年,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万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省著名商标300件,省级以上质量奖5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

第三节 加快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加快构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积极运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农业,在农业内部进行科技化、规模化、组织化等改造,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大力推广“粮经结合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农业与旅游文化结合发展模式、农业与科普教育结合模式等。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百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基本农田质量建档工程,探索休耕轮作等农业耕作方式,努力建成全省优质粮油产业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业生产“四化”样板区、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骨干,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发展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稳定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

第四节 分类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

高水平建设重大产业平台。以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空间集聚集约集群、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空间整合、体制融合和功能提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省级开发区争创为国家级开发区。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力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向重大产业平台布点落户,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培育形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基地。

专栏10 重大产业平台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进重点企业向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文创金融、现代商务服务、新型商贸等六大类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市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实现同类企业、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机构在一定空间集聚,进一步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专栏11 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1.科技信息集聚区。嘉兴科技城、浙江科技孵化城、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平湖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海盐创新科技园、海盐秦山核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

2.现代物流集聚区。嘉兴内河港国际物流产业园、嘉兴现代物流园、嘉兴综合物流园区、嘉兴港区综合物流园、嘉善县现代物流集聚区、平湖独山港物流园区、海盐临港物流园。

3.旅游休闲集聚区。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南湖文化旅游集聚区(含月河)、梅花洲休闲旅游区、嘉善大云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嘉善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平湖东湖休闲旅游集聚区、浙江(海盐)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海宁盐官省级旅游度假区、桐乡乌镇-石门旅游度假区、运河温泉小镇。

4.文创金融集聚区。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南湖基金小镇金融服务集聚区、嘉兴国际金融广场、嘉善科技文化创意园。

5.现代商务服务集聚区。秀洲新区服务外包集聚区、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集聚区、海宁总部基地江南城、嘉兴总部商务花园。

6.新型商贸集聚区。嘉兴市汽车商贸集聚区、平湖服装箱包市场集聚区、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家纺城、濮院-洪合针织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桐乡崇福皮草市场集聚区。

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结合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聚焦信息、文化、旅游、时尚、金融、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八大产业,兼顾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形成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特色小镇。力争到2020年争创省级特色小镇15个,规划建设市级特色小镇30个。

稳妥推进市级工业功能区优化整合。围绕建设产业生态圈,推进园区综合整治、退二进三和整合撤并,加快实施形象、功能、产业、管理“四大提升”工程,实现工业园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提升,将具备条件的乡镇工业区作为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重要延伸和平台节点。调减村镇非重点工业区块,转型发展相关配套服务业。加强乡镇工业区与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对接,探索实施企业和项目跨区域流转机制,形成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市级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梯度有序、集约高效产业空间格局,实现布局优化、特色发展。

第四章 打造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

大力实施城乡区域一体化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五个统筹”着力加强城市工作,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先行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区域竞争力。

专栏12 城乡区域一体化战略

以市县统筹、城乡统筹为导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市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区域资源高效流动,促使市域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各主体利益和谐统一,全面形成市县联动、以城带乡良好格局。

第一节 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设施建设等条件,按照主体功能区制度要求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三区”市域生产力布局,努力实现主体功能更加约束有效、空间集约集聚更加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要素流通更加畅通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核”。即中部主城区,重点推进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国际商务区)相向集聚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努力打造成为引领全市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

——“三带”。即“北部湿地生态发展带、中部核心集聚带、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带”,以都市区要素自由流通功能要求和网络型田园城市形态要求,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实现经济、生态、文化串联。北部湿地生态发展带通过北部沿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嘉善北部、秀洲北部、桐乡西北部相关特色镇、古镇及生态保护区域等节点,以保护性开发为导向重点发展生态湿地旅游、古镇文化休闲等业态。中部核心集聚带通过市域中部沿沪杭交通轴线(高速公路、国道、铁路),连接嘉兴市区与嘉善、平湖、桐乡、海宁中心城区等节点,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城市高端服务业。南部滨江滨海保护开发带通过沿江、沿海大通道建设连接海宁南部、海盐中心城区、嘉兴滨海新区等节点,以产业转型与保护开发为前提发展临港先进制造、滨海特色旅游等,全力构建近海海域及钱塘江水域蓝色生态屏障。

——“三区”。即临沪发展区、临杭发展区和滨海沿湾发展区。临沪发展区包括嘉善县域、平湖中心城区及北部区域,临杭发展区包括桐乡市域、海宁中心城区及中西部区域,重点是强化沪嘉、杭嘉边界地区及重要交通轴沿线地区开发,积极承接上海及杭州功能外溢。滨海沿湾发展区包括嘉兴滨海新区、海盐中心城区以及海宁尖山新区等,依托滨江滨海岸线资源成为衔接上海、宁波港口资源的主阵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