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嘉兴十三五规划:推进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全文)

2016-07-01 08:21来源:北极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 再造开放引领新优势

主动融入国家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机遇为契机,大力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全面融入大上海都市经济圈,加快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举,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幅度“走出去”并举,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全面提升区域和国际竞争力。

专栏15 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以及市场机制和行政推动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大上海都市经济圈、杭州都市圈等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为基础,推进与沪杭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政策环境等领域的同城化,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节 充分发挥接轨上海主引擎作用

积极构建与上海对接的体制机制。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的要求,认真做好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等方面与上海对标。借助嘉兴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在促进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等领域,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经验,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更加便利的贸易监管制度及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加强与上海政府间合作,巩固发展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按照“接轨发展、借势发展、集聚发展”的总体要求,聚焦重点、厚积薄发,密集和持续放大与上海互利共赢交汇点及合作区域,全力打造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与上海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区。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与上海核心功能相配套的旅游休闲宜居、特色资源配置、金融中心配套服务、特色产业承接集聚等城市发展功能。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点承接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中介服务以及高端商务服务业,引导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专业性创新风投机构等落户嘉兴。对接上海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领域,主动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吸引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到嘉兴建设生产基地,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对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合作,争取与上海共建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推进沪嘉两地规划共编、示范园区共建、创新成果共享,推动上海高端科技创新成果在嘉兴孵化、中试和产业化,形成合作共赢新格局,实现沪嘉一体化发展。

构建与上海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轨道交通、公路、航道等跨区域基础设施与上海协同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上海交通资源向我市延伸和辐射。争取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成为上海协作配套机场。加强沪嘉港口合作,深化沪嘉两地直通放行的“大通关”建设,提升嘉兴港口岸全域开放后水水中转和海河联运能力,推进滨海新区与洋山港保税港区的“飞地”保税物流深度合作,争取启运港退税等政策。

专栏16 接轨上海工作重点

1.加强规划政策对接。争取在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主导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互补等方面开展规划共谋、合作共建;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实现政策对接;在政府服务方面加快实现质量互认、资格互认等制度衔接。

2.加强基础设施互通。创新完善跨区域重大建设项目联建机制,重点推进沪乍杭铁路、杭平申航道及湖嘉申航道嘉兴段(二期)改造、320国道改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市域轨道交通向上海延伸对接前期研究。完善嘉善、平湖与上海毗邻地区公交线路设置。

3.加强产业平台共建。重点争取嘉兴科技城、嘉善临沪产业合作园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科技园)、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平台等重大产业平台与上海产业园区开展合作,积极构建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

4.构建公共服务共享环境。鼓励共建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教育、医疗及养老机构;推进两地医保卡刷卡实时结算、公交卡互通;争取更大范围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的同城覆盖及取消漫游费等。

第二节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主动参与杭州都市圈、浙东经济合作区等发展,积极对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以要素互动、基建互联、产业互通、生态共保和城市功能融合为重点,谋求产业发展、交通设施、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与长三角各城市的深入协作,实现与区域内城市信息平台互联、民生项目互利。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嘉兴产业基础及加工配套等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装备、航空配件以及港口物流、旅游休闲、农产品加工配送等产业的关联发展,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推动区域内市场共建,加快与周边城市质量互认、资格互认制度的对接,促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强化资源高效配置,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培育跨区域中介组织,促进嘉兴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对接,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高端人才对国际教育、高端医疗等服务的需求。健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加快与周边城市社保卡、公交服务卡等互通共用,加快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动建立跨区域环境设施共建、环境联合监管,水、气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共同创建江南水乡国家公园。

扩大对内开放程度。推进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落实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等措施,提升区域对接承载力。广泛开展与东部沿海省市、港澳台地区等国内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嘉兴科技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做好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重点地区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从以资金援助为主逐步转向科技、人才、管理、产业援助和合作等,把对口支援与资源开发、产业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积极参与中西部、东北及友好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第三节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创新外贸发展方式,着力培育优质优价、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巩固货物贸易地位,扩大中高端机械、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品出口比重和市场份额,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向精细化、高级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品牌并着力提升品牌“含金量”,到2020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数量达到100个。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发展。加快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载体和企业,鼓励外贸企业实现电商化转型发展。鼓励发展进口贸易,积极培育进口平台,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资源性产品进口。优化进出口市场结构,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深化先进制造业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与嘉兴产业结合紧密的现代制造业重大项目,协同引进拥有先进技术、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制造业发展整体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大力引进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休闲旅游、职业教育等领域的重大外资项目,加快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引进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抓好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招商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全面推进综合保税区和中德、中荷、中日、中法等重点国际产业合作园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以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与外商外资合作。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争取“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和超亿美元重大外资项目100个以上,全力打造全省利用外资新高地。

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境外并购、工程承包,重点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签署过自贸协定国家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境外经贸合作园、资源能源基地、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基地、服务外包接单服务中心等,逐步形成“总部在嘉兴、基地在海内外、营销在全球”的发展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完善服务体系,整合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加大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争取“十三五”期间完成对外直接投资25亿美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模式,推进海宁皮革城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加强风险防范,营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投资领域对外开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落实境外投资管理改革措施,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为主的管理方式,创新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和风险防控监管机制。完善在嘉兴外籍人士服务管理,探索构建“大外管”工作格局。

第七章 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着力让市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健全的健康服务和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第一节 努力让市民拥有更好的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探索学前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化,以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提高普通高中优质、多元、特色发展水平。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医疗康复的紧密结合,促进特殊教育学生更好发展。落实“两个为主”责任,建立完善入学积分制度、完善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系。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积极争取将嘉兴学院创建成为嘉兴大学,优化高等院校专业结构,鼓励高校设立更多与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专业及交叉学科,鼓励创办创业学院和互联网学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贯通式发展,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互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办好嘉兴城市大学,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实现集约化办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

提高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搭建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全民教育。推动教育国际化,探索教育开放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千校结好”工程,鼓励多形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确保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节 努力让市民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创造更多智力型、技术型、管理型就业岗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与提升就业质量步伐相适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善灵活就业登记等制度,形成平等就业新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管理,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就业创业领域发展,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实施“大众创业”推进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项目库、创业培训师资库、创业导师库和创客联盟,带动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创业带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均等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全面实行基层人力社保民生服务清单制度,推进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力社保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建设统一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范围。健全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和就业失业统计指导体系,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欠薪追缴制度和劳动关系应急处理机制,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第三节 努力让市民拥有更满意的收入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者报酬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报酬的市场决定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健全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到2020年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大力推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以低收入困难农户为重点,完善专项帮扶制度,实行点对点、滴灌式精准帮扶。加大产业开发、金融支持、就业培训等帮扶工作力度,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等相对困难家庭实行分类扶持,强化低保兜底功能。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按现行标准确保不让一个家庭成为绝对贫困户。

第四节 努力让市民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险体系。按照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动态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全民社保。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的确定和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拓展社保资金筹集渠道,健全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和社会待遇纠错机制,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和运行安全。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并轨,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等为重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残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稳步提高低保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积极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支持工会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实现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医药费在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和慈善事业,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保障相结合、政府建设和市场筹集相结合,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供应能力。积极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且以租赁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有效缓解夹心层家庭住房困难。强化住房安全监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以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深化老住宅区整治,创新后续物业服务管理措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