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嘉兴十三五规划:推进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 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全文)

2016-07-01 08:21来源:北极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浙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节 努力让市民享有更健全的健康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有序就医。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机制和价格机制。扩大医疗领域开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引导创办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医疗机构,构建医养结合的照护体系。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加强中医药事业内涵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健康嘉兴”建设,全面保障市民健康。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市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构建1小时三级医院就医网络。强化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医院)二期工程,逐步完善儿童医疗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深入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纵向整合形成医疗联合体和医疗集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实现服务资源配置城乡均衡、提质增量。改善健康环境,加强卫生监督、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残疾预防、健康教育、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治体系等公共卫生薄弱环节,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智慧医疗”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药卫生信息云平台,发展在线医疗,构建面向全体市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75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6张。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至少分别建设有一处中型、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场地。推进全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办好半程马拉松比赛、万人健步行等群众性、观赏性活动,积极承办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深化体教结合模式,促进竞技体育转型发展。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群众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举办运动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文化意识,让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生活深入人心。

第六节 努力让市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养老服务

增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能力。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加快培育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社会组织。创新“互联网+养老”发展模式,强化不同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到2020年,各类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每百名户籍老年人拥有机构床位数不少于4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民办机构床位占比力争达到70%。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和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继续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增强养老服务筹资能力。鼓励老年人互助,重视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加强老年人健康干预、心理慰藉。弘扬敬老、养老、助老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支持老年文体团队活动,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帮助老年人提高独立自主、持续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在环境设施、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居住等方面强化“适老性”理念和标准,推进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

第七节 全面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保持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适度提高生育水平。做好生殖健康、妇幼健康和优生优育工作,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政策体系,妥善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资料、养老保障、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问题。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优化和素质全面提升。

深化人口综合服务管理。建立新居民服务管理新机制,把新居民常住人口纳入各地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依法依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平等对待、人性化管理,动员各方力量帮助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更加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规范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完善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扶助政策,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第八章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抓好城乡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培育,着力推动江南水乡地域特色、越韵吴风历史文化与创业创新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名城。

专栏17 文化强市战略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进一步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积极倡导“崇文厚德,求实务新”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勤善和美”嘉兴人共同价值观。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推动科学发展强大的精神支柱。

第一节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挥党的诞生地政治优势,传承弘扬“红船精神”,倡导“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嘉兴城市人文精神和“勤善和美”的当代嘉兴人共同价值观,并推动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进一步坚定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理想,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城乡基层系列文明创建,深入开展“争做最美嘉兴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主题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创建全国志愿服务模范城。大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全民阅读,力争人均图书馆藏书量、人均图书借阅率、全民阅读指数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打造“书香嘉兴”品牌。健全褒扬激励机制和失范矫正机制,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取向。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进程。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做深做实“文化有约”、“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等民生实事,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现代传播能力。加强档案史志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组织实施嘉兴市文学艺术南湖奖评选和嘉兴市重大题材文艺精品扶持,鼓励打造原创精品,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加强重大题材文化精品创作规划,重点围绕红色文化、水乡文化、端午文化、吴越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等,整理出一批主题鲜明、特色浓郁、时代性强、影响力广的创作题材。创新文艺精品模式,鼓励借智借力,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和层次。积极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省级各类艺术展览、比赛,力争打响嘉兴文艺精品品牌。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文化领域开放,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推动多元文化要素集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格局。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全面加强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

第三节 壮大特色文化产业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时尚、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重点培育文化休闲旅游、设计服务业、文化影视业、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等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

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高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省、市、县级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展会,繁荣文化消费市场。培育打造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亿元企业突破100家、十亿元企业突破10家。

强化文化市场要素支撑。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文创银行等投融资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设施、文化园区、文化街区和文化项目建设。探索文化创意无形资产评估及应用,鼓励扶持文化经纪、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交易代理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发展,促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专家型、领军型和创新创意型文化人才引育,积极挖掘培育民间文化人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嘉兴发展。

第四节 打造江南文化传承典范

注重江南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建档工作,做好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嘉兴段)的保护与监测,积极推进乌镇、西塘等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兼顾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城市有机更新及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借助嘉兴特色文化优势、江南水乡地域风貌提炼设计具有嘉兴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标识系统,因地制宜、融合运用在城市建筑设计、景观风貌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对外宣传展示中,增强江南文化的可识别性和认知感。

打造重大文化活动品牌。营建具有地域性、民俗性、群众性相统一的百姓节日,形成一批国家级文化品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展示。巩固全国端午民俗文化保护研究基地品牌,办好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等一批有分量、有特色的重大活动。开展建党、建国、抗战胜利等重大主题宣传纪念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全方位展示嘉兴文化魅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城市文化推广与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发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聚集区、艺术表演团体等优质文化资源优势,在文化创意产业、文艺创作项目、文化管理领域等不同层面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内容。继续巩固与友好交往城市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关系,不断发展新的文化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城市形象推介,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专栏18 文化平台、文化项目和文化品牌建设工程

1.打造一批重大文化产业平台。重点推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江南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2.推进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成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含美术馆等)、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嘉兴市文化馆二期、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高家洋房文艺创作中心,推进恒天西塘祥符荡文化艺术创意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嘉兴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嘉兴科技馆等群团文化设施建设前期研究和推进建设工作。

3.打造一批重大文化活动品牌。重点打造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中国˙嘉兴国际漫画双年展、乌镇戏剧节、“红船颂”全国名家书画展、南湖合唱节、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品牌。

第九章 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以满足需要、适度超前为导向,积极推进“四网一空港一枢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快捷化、网络化、绿色化综合交通体系和智能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提升优化市域内外公路网。加快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骨架网络。完善市域路网结构,统筹规划中心城市到各县(市)交通路网,重点加强路网薄弱地区道路建设和城市支路建设,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市域交通体系和城市快速路网。推进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工程,到2020年基本消除等外公路。

加快构筑铁路网。抢抓国家加快铁路建设机遇,加快沪乍杭铁路以及通苏嘉城际铁路建设,积极做好沪嘉甬城际铁路前期谋划,加快实现覆盖市县、衔接紧密的铁路网骨架,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谋划推进市域轨道交通网。兼顾市域和市区两个层面的发展需求,继续深化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方案,并争取开工建设两条线路。加快推进杭州至海宁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谋划好杭州至桐乡(乌镇)城际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延伸到嘉善平湖等工程项目。做好市域轨道与铁路、城际铁路间的无缝衔接,利用轨道交通加强市域集聚发展,带动沿线城镇开发。

全力打造海河联运网。优化调整港口功能布局,整合嘉兴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资源,强化外海内河、海域陆地,港口及后方配套用地统筹。加快建设嘉兴港独山、乍浦和海盐三大港区、“三横三纵一通道”内河骨干航道及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重点推进一批外海万吨级码头、高等级内河航道改造以及内河港区(码头)工程,着力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外海码头、内河干线航道等级,提高货物吞吐及通航能力。

加速推进航空港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航空运输需要,加快推进嘉兴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并尽早开工建设。统筹谋划嘉善、平湖、桐乡、海宁等二类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机场网络。适时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重点布局航空服务、现代物流、通用航空等产业,培育发展空中游览、商务飞行、通航培训会展等重点行业。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嘉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成为嘉兴境内连接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性站点。强化综合枢纽与主城区及县(市)交通主干路网衔接,形成内外交通“无缝衔接”、各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统筹推进以嘉兴港为核心,公、铁、水相衔接的货运枢纽建设,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浙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