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想做分时租赁?可别踏进这五大陷阱!

2016-07-03 14:59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流火关键词:电池系统分时租赁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金融以及投资界热捧的焦点,各类预研和分析报告层出不穷。分时租赁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已经有过很多报道和分析,而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情况如何?新兴国家近几年分时租赁的汽车保有量和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和中国近两年分时租赁运营商和车辆数量的迅猛增长不难看出,分时租赁在新兴国家更是如火如荼,深受资本市场的宠爱。

看到分时租赁市场这么火,很多汽车、IT巨头和投资机构都心动不已,陆续发布了在这方面的发展/投资计划,来从这片新兴的蓝海里分一杯羹。不过这个市场真的这么好做吗?你真的准备好投入大笔资金等了N多年却始终不见盈利?

在投钱之前不妨来问问那些在国内已经在做分时租赁的一些先行者,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都掉进或避开过哪些陷阱?哪些经验教训是那些纸上谈兵的预研或分析报告里找不到的?

这里笔者通过和一些实际在做/做过分时租赁运营人士的接触,总结以下五大陷阱供各位参考。当然基于保密原则这里隐去所有涉及到的公司名称,新闻报道过的除外。

陷阱一:租赁车辆的聚集效应

先八卦一个有趣的:通过某种合作方式笔者获取了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平台在2016年1月的近3000个订单数据,根据分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分时租赁站点(一般位于CBD、学校/医院/酒店、地铁换乘点附近)还进来(结束订单)的车远多于租出去的车(开始订单),这个挺正常,因为部分订单只是单程的,必然会在热门站点产生车辆聚集。可是好玩的是,数据分析显示两个星期内这几个热门站点积累的车辆数已经基本等于运营商在50多个站点投运的车辆总数——也就是说所有的车都集中到少数几个热门站点了,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真正出现,毕竟热门站点的车位远远不够停放那么多车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嗯嗯,借用下某大魔术师的台词——现在是揭示奇迹的时刻——每天夜黑风高之时,一拨黑衣人(其实是运营商员工)按指示出发,人工把车挪到初始站点……

数据显示这类挪车占所有订单量的15%左右,这可是一大笔成本啊!苦逼的运营商要雇人午夜干活,为他们提供机动车辆,还要承担挪车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仅这部分成本就基本侵蚀了真正订单产生的利润了。

解决方案嘛,其实最有效的就是通过价格工具来激励用户来帮你“挪车”。比如单程30块钱,含回程的话只需20块钱;有用户从热门站点到偏远站点用车正好帮你“挪车”的话免费,甚至补贴一点钱给用户。不用什么支出或小小的补贴就能来消除运营商自己雇人挪车的成本和风险。

陷阱二:错的离谱的车辆残值及隐藏成本估算

在做分时租赁商业模式的经济性分析时,运营车辆的残值估算是比较伤脑筋的。对于燃油车来讲,其经过几十年的经验、数据与案例积累,残值估算已经比较准确了。可是电动汽车作为新技术新产品,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保有量小,产品质量和品质稳定性很难去量化,所以不少运营商(包括出租车)在残值估算的时候只能借用燃油车的估算模型再加两三个权重系数来算。经过两三年的运营验证发现,当初还是很傻很天真,高估了国内生产商的操守和车的质量。当初为了卖车要销量数据好看各种许诺,可是两三年下来不少车由于各方面的问题,电池、电机、控制器等都有,不能再上路跑停在车库里落灰的一大堆,只能想办法处理掉这些车。可惜这时候又掉进了陷阱三里。

原标题:想做分时租赁?可别踏进这五大陷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池系统查看更多>分时租赁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