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咸阳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火电等电源项目 建设彬长“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全文)

2016-07-15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节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全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组建咸阳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发展基金,提升政府融资能力。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对公益性、基础性建设项目实行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方式;对创新型、带动型产业项目积极推行财政资金股权投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吸引各类金融资本参与设立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项目债,探索建立信贷资金与建设项目对接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制定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

第六节 积极推进改革试点试验

持续抓好国家、省上各类改革试点任务,推动中省改革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努力在先行先试中为全省、全国提供改革样本。积极申请承担国家、省上改革试点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接地气、有抓手、能推动的改革举措。鼓励各县市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及时总结提炼改革做法和经验,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打造具有咸阳特色的改革品牌。完善改革决策和工作机制。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健全和完善改革方案审议程序,切实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健全改革督察机制,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

第七节 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

把扩大投资与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生产要素、区域位置、主导产业和中省政策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社会发展等项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三五”时期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工业转型升级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生态文明改善工程、民生事业保障工程等六大工程997个项目,总投资约1.76万亿元。坚持市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和督办制度,完善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全市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债券两大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计划”,积极完善在线投资项目审批信息系统,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中省专项规划。继续推行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投资效益。完善项目的专家咨询和评估论证制度,严格实施重大项目稽查和审计制度。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考核和督促检查力度,不断完善项目的考核奖惩机制。

第十七章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全面融入大西安,加快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西部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基地、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大西安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基地、秦汉唐文化交流展示基地。加强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化工、食品纺织、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加快中韩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具活力的产业合作基地。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配合西安共同申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实验区,谋划建设咸阳海关特殊监管区。

积极搭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丝路臻品”对外贸易平台,携手西安共同建设区域性国际会议和会展中心,共同举办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类经济论坛、商贸洽谈会、装备技术博览会等各种形式的商贸交流活动,争取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洽谈会咸阳分会场。精心筹备和参与西洽会暨丝博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上合组织国家商品展、中亚地区陕西商品展会,积极开展企业品牌宣传推介和产品展销。积极推进我市与丝路沿线高校在人才培养、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支持我市职业院校为西部地区和中亚、西亚各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带一路”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在咸阳设立分院,支持沣西新城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建设,构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平台。谋划建设丝路文化会馆、丝路主题公园等一批丝路文化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和潜力,打造秦汉唐文化交流展示基地。推动咸阳与“一带一路”各国相关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争取与土耳其萨利市、哈萨克斯坦拉兹市等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民间团体相互交流、合作,建立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和社会团体联谊会。加快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构建“陆空数字”三条丝绸之路,以交通的合理布局与无缝对接促进丝路各类要素资源的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

第十八章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一节 推动外贸发展迈上新台阶

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打造名牌拳头出口产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实现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牌、特色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对东盟、中亚、西亚出口,壮大茯茶、优质农产品、清真食品、果汁、中药材、纺织品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提高机电、电子等中高端商品出口比例。加快推进国家级出口示范基地“陕西省咸阳市棉纺面料基地”、省级“陕西果业外贸基地咸阳D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出口基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积极推进外经贸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孵化一批中小微经贸企业,全力打造名牌出口产品,力争到2020年,拥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突破1000户,拥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300户。优化进口结构,加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短缺资源进口规模,提升全市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对外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

第二节 积极拓展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深度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分产业、分行业明确招商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主攻重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民营100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兴业,设立生产制造基地、服务外包基地、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深化产业招商,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重大产业项目。拓展引资区域,加大对欧美、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招商力度。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外商投资服务水平,努力把咸阳建成陕西对外开放优势发展区和投资首选地。

加大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鼓励能够发挥我市企业相对优势、带动我市经济、技术、产品出口和扩大就业的产业“走出去”。积极推进哈萨克斯坦中哈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大力培育对外劳务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和经营企业,推进对外工程项目承包。在建筑承包领域,组建龙头企业集团,巩固提升“咸阳建筑”品牌优势,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境内外市场。

第六篇 聚焦共享发展 汇聚全面小康新合力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引导社会投入,体现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

第十九章 凝心聚力推进精准脱贫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 “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以北部五县和中部“旱腰带”地区为重点,通过“五个一批”基本路径,综合施策奋力攻坚,到2017年,全市建档立卡的30.53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四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稳定实现贫困人口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再经过三年的巩固提高,使全市贫困人口和贫困县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节 实施产业就业脱贫

对建档立卡中14.7万有劳动能力、有耕地和其它资源,但缺少经营能力和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劳务输出等措施,实现产业就业脱贫。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强化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运机制,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帮扶力度,推进“企业担保、贫困户贷款、扶贫贴息”参股融资模式,探索发展贫困地区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积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重视扶贫招商,积极引进设施农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小型水电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支持有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创新产业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引导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定向培训,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收入。制定对跨市务工的贫困人口给予交通补助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生活工作一年以上的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帮扶责任。积极开发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和企业奉献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和爱心工作岗位,吸纳和安置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就业。

第二节 加快易地搬迁脱贫

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1.45万户5.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生活在上述区域有意愿搬迁的其它农户1.41万户5.6万人,通过两年时间,将这些人口搬迁到宜居、宜业、宜发展的区域。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致富”的要求,坚持三靠近(城镇、园区、中心村)的原则,制定稳定扶贫搬迁补助政策,抓好搬迁安置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大中型安置点要配套建设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等环保工程。建立县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承接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的转贷资金,通过地方政府注入项目资本金撬动政策性银行的专项贷款和中省财政全额贴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对需搬迁的特困户、五保户实施集中供养和住房交钥匙工程。对扶贫搬迁中贫困人口,在执行中省政策基础上,市县政府每户再补助1.5万元。把农村危房改造与移民搬迁有机结合,优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探索利用农户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农户。

第三节 创新生态保护脱贫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支持力度。创新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方式,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一定比例用于直补贫困户。探索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稳定工资性收入。在中省财政安排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的基础上,市级逐步增加生态环境保护预算安排。将长武、永寿、旬邑、淳化四个贫困县25°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积极申报调整贫困县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第四节 发展教育事业脱贫

加强贫困人口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建档立卡中4.85万名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实施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高等教育等“一条龙”包扶机制,帮助其就学、就业,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脱贫。提高对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生活补助;免除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一次性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全覆盖。积极争取中省对我市“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支一扶(支家支教支医和扶贫)”从教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落实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措施,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

第五节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对建档立卡中15.36万名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员,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保障,市县两级按不低于2500元(2010年不变价)的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兜底保障脱贫。加大贫困人口保障力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实行渐退低保帮扶。通过实施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和政府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方式等政策,保障脱贫。积极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先覆盖所有贫困县,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临时救助和补助。建立三级医院(含部队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实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

专栏6-1 扶贫开发“五个一批”工程

产业就业扶贫工程。大力扶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各类扶贫产业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增设公益性和爱心工作岗位等方式,多途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该工程覆盖和带动贫困村988个,扶持带动贫困人口26.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增设各类公益性岗位5000个,投放小额贷款40亿元,贫困地区新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项目村发展到500个。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为目标,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群众进行易地搬迁,二年完成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45万户5.1万人,同时搬迁其它人员1.41万户5.6万人。

生态补偿扶贫工程。增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新增生态保护岗位80%以上为农村贫困人员。

教育事业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寄宿生的补助标准,组织实施贫困户子女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就学、就业。教育经费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向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并轨,市县两级按照不低于省级脱贫标准补足差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