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淮安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煤电项目 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8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建设低碳城市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控制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实施一批低碳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近零排放示范工程。严格实施碳强度考核,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双控机制,明确碳峰值时限,探索建立适合淮安实际,且与国际碳交易市场良性对接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生态环境价值观教育,推广绿色消费,引导开展绿色企业、社区和家庭建设。倡导合理消费,在生产、流通、消费和仓储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形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推动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业发展,鼓励低碳出行。推进低碳社区和园区建设,建设低碳社会。

第二十四章 切实提升环境质量

大力开展碧水、蓝天和净土行动,推进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全程监管、损害赔偿、风险防控、责任追究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切实提升环境质量。

第一节 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实施蓝天行动。严格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工业行业废气治理提标改造,全面推进燃煤锅炉(炉窑)达标整治,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实施机动车尾气和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控制工程,到2020年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率达98%。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强化道路交通扬尘防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大力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到2020年油烟污染治理率达98%。继续推进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建立健全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强化大气污染源监测监控,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实施碧水行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强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完善工业集聚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提升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实施淮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严格入河排污口治理与监管,确保水质国控断面稳定达标,到2020年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以上。加强洪泽湖、白马湖等重要湖泊保护与治理,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到2020年重要湖泊总磷和氨氮浓度持续下降。加强二河、京杭大运河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中心城区饮用水安全。

实施净土行动。定期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以及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开展粮食产区、蔬菜基地等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加强受污染耕地利用和被污染地块开发的环境风险控制。强化典型高风险污染场地修复,开展污染场地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确保土地转换用途后的安全利用。建立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预警体系,控制受污染场地再次开发利用和流转。“十三五”期间,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推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发布、预警响应、应急处置“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综合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污染源信息管理,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健全环境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完善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推进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强化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健全举报违法、公益诉讼等公众参与程序,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淮河、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流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探索,落实用能权、水权、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节能量、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加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及配套政策研究,建立健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推动环境损害赔偿县区试点,形成以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为导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建立环境风险防控制度。推进涉危化学品、重金属排放、电磁和核辐射等重点环境风险企业达标改造,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响应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污染事故发生。实施危险废弃物、化学品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强化危险废弃物跨区域转运的规范化管理,开展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加强放射源全过程管理,建立电磁和核辐射安全监管制度。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和辐射安全等关系公众健康重点领域风险预警。

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探索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和激励办法,坚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纳入考核评价范畴,实行一票否决制。改革县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差别化分类考核。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力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第九篇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高地建设行动和社会治理品牌提升行动,全力创建全省、全国法治城市,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十五章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五德”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争做坚守政治品德、谨守思想道德、恪守为政官德、遵守社会公德和信守家庭美德的表率。充分发挥周恩来纪念地教育作用,精心打造“践行周恩来精神模范团队”品牌,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进一步凝聚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不断加强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挥政策法规制度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政策纠偏机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

第二节 弘扬新时期淮安精神

大力弘扬“包容天下、崛起江淮”新时期淮安精神,扩大新时期淮安精神对外宣传,提升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之成为城市精神的知名品牌。注重典型带动,在全市各行各业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评选一批文明集体、推出一批岗位标兵,广泛开展事迹宣传,努力营造学榜样、争先进、乐奉献的浓厚氛围。突出实践推动,开展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点的新时期淮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市人民立足岗位、比学赶超,积极投身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全社会形成“爱、敬、诚、善”的良好风尚。扎实推进文明村镇、行业、家庭、社区、校园等系列创评活动,实施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创建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文明新风向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渗透。突出创建为民惠民宗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培铸城市思想内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培育创建特色品牌。

第二十六章 建设苏北文化强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建设苏北文化强市的目标,全面提升文化精神感召力、文化事业生命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人才创新力,实现人文生态美、城市形象美、道德风尚美,打造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融南汇北的区域文化中心。

第一节 繁荣发展淮安文化

彰显淮扬文化。提升周恩来、韩信、吴承恩、关天培和梁红玉等名人影响力,实施淮安名人故居保护抢救工程,传颂古今名人文化,进一步挖掘名人文化底蕴,策划、组织宣传历史文化名人活动,出版名人传记丛书,创作以名人为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兴建名人广场、雕塑园和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彰显淮安人杰地灵、名人荟萃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创新、提升淮扬菜文化内涵,传承饮食文化,加强淮帮菜、全鳝席烹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记录,建立淮帮菜烹制技艺资料数据库及主要传承人档案,加强传承人培养扶持,研究制定淮帮菜烹制技艺菜点制作标准,进行科学规范保护传承。推动淮扬菜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打造一批精品美食街区,放大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等节庆活动效应,力争淮扬菜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更广范围叫响美食之乡品牌。

弘扬漕运文化。深度做好运河文章,重点实施沿线中国漕运城、清江浦1415等十大文化旅游工程,加快打造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推进淮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漕运历史文化遗产(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衙、总督河道部院、古清口水利枢纽)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保护,推动漕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尽快再现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

传承红色文化。市区联动建设好恩来干部学院,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周恩来纪念地、新四军军部、苏皖边区政府、刘老庄连、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等红色资源内涵,广泛传播红色基因,以周恩来故里5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实施革命遗址环境提升和本体保护,加快推进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红色经典景区组团,形成红色主题游线。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做好双拥工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保护特色文化。抓好区域文化传承发展,推进青莲岗、大运河、洪泽湖、泗洲城、大云山汉王陵等大遗址保护;加强高沟镇、码头镇、河下古镇、老子山龟山村等古镇古村保护;推进漕船博物馆、世界运河博物馆、盐文化博物馆、博里农民画博物馆等城市博物馆群建设。依托县区、镇村文化活动场所等原生土壤及生活氛围,传承创新传统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传统文化。建设淮剧、十番锣鼓、南闸民歌、金湖秧歌、淮海琴书、淮安掼蛋等一批传承基地。建成洪泽湖渔文化和白马湖民间歌舞等一批省市文化生态保护区。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淮安文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重点中心镇数字影院、县区综合文化场馆建设与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帮扶力度,改造和重建超期服役的广播电视塔,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和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文化(站)室达标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建设。到2020年,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00平方米以上,基本建成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加大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力度。确定市县镇不同层级创建标准,培育一批带动性、导向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型,重点打造淮安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全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共享。力争到2020年,创成涟水、盱眙、洪泽、金湖四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为基层服务、向社会开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深入推进书香淮安建设,构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和乡镇文化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探索台湾成品书店建设模式,加强藏书藏品建设,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完成二轮修志,筹备建设市方志馆。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建设与产业提升工程,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科技提升、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与网络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强淮安特色文化产品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推动县区建立文化公司或电子商务文化贸易平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强化高科技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大对市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文化科技产业园的认定和扶持力度,积极创建省级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和园区。到2020年,力争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2-3个。加快文化与金融互动融合,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发展文化小额贷款公司,推进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探索建立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争取列入省级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地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文化惠民卡、消费券等,文化消费占比达到省平均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市场和网络文化市场。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实现淮安文化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目录零的突破,省级超10家。组织文化企业和项目参与国际、国内著名图书、影视、动漫、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展览展示交易会和重大艺术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