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淮安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煤电项目 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8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七章 推进法治淮安建设

加快司法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地方立法,积极完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打造法治政府,不断提升全民的法治信仰和法律素养,人民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的权利得到全面实现和保障,法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一节 提高司法公信力

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工作机制,确保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生效判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和司法责任制,妥善做好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相关工作。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量刑规范化改革,探索创新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评判司法的途径和方式。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警务”品牌,促进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司法廉政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员办案追责机制,促进廉洁司法。引导公共和社会各界尊重和维护司法权威尤其是生效判决权威,加快建设市人民检察院办案和专业技术用房。

第二节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治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整合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能,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执法和有条件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完善并落实行政决策程序,具体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落实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政府层级执法监督,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政府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第三节 积极推动地方立法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地方立法权,切实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制规,主动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制规建议项目,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关键环节,推进重点领域地方立法。突出政府法制机构在立法制规中的主导协调地位,科学论证立法项目,合理配置立法资源。实施开门立法制规,健全立法制规协商、咨询论证和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建立立法风险评估、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等制度。

第四节 加强法治惠民

坚持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培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组织,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镇村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推进“阳光复议”工作,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公信力。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军人军属、低保和低收入等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重法治宣传教育,依靠法学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第二十八章 做响社会治理品牌

做强社会治理品牌,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凝聚多元化社会主体合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平安法治淮安建设水平。

第一节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合理界定政府和社会多元治理的权限范围,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平等发展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转变。建立法治型社会治理制度,引导和推动各类主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规则、程序参与社会治理。运用现代技术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加强源头治理、动态治理、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健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效应。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拓展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民政事务、综治警务等服务。加强社会规范引导,完善公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进一步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边界,构建政社互动新模式。充分发挥群众自治性组织作用,引导社区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全力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应急联动、公安指挥、互联网舆情安全管理、视频资源管理、反恐指挥等六大中心建设,形成跨部门同步反应、扁平化专业处置的工作格局。

第二节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简化登记程序,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智库,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政府部分行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技术服务等职责有序转移,建立健全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态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责权,依法治理。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实务能力。

第三节 建设平安淮安

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强化社会矛盾的趋势判断,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等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完善仲裁体制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全面打造阳光信访升级版。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进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分析研判、社会治理、部门联动、区域协作运行机制,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升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反恐防暴、严重违法犯罪打处工作水平。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出预防治本,强化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推进安全评审制度改革,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推动平安淮安建设的规范化、高效化、法制化。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执法力度。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行业部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完善消防工作考核评价、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落实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创新开展透明食药监,创成食品安全城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格危险物品、大型群众性活动全过程管理,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火灾事故和危险物品生产安全事故,建立危化品中毒和职业病救治机构。强化网络安全,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提升公共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政府与社会协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危机管理、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完善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监测体系,推进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预案,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公安应急处突机制,开展常态化实兵实战实景对抗和应急处突演练。加强气象、地震、农业病虫害、空气污染等灾害监测预警和救助应急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救灾仓库,加强物资储备,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共筑淮安崛起梦

第二十九章 创新实施机制

维护规划权威。本规划纲要经市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具有刚性约束力、权威性和严肃性,是各地各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修改、随意调整。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和《淮安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规范规划修编程序,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强化规划执行。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财政预算计划等,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各地制定本区域规划和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必须与本规划相衔接。

实施规划评估。建立健全发展规划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相衔接、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配套、政府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规范完善的规划评估体系,提高规划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和约束指导性,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健全考核机制。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和各部门,并纳入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核,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和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和离任审计机制,确保地方政府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好规划。

第三十章 履行政府职责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意识,明确政府和各部门对规划实施工作的具体职责和责任。各部门按照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修订完善相关中长期规划和编制近期专项规划,并按“多规合一”要求形成合力。

凝聚社会力量。加强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规划实施,接受社会监督。组织对规划进行系统学习,自觉践行规划理念,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强化项目支撑。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健全重点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一批、启动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年度项目滚动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排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工程三大类90个项目,总投资7500亿元。

加大政策保障。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财政、金融、税收、价格、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动态调整和完善宏观政策,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