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淮安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煤电项目 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8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完善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

突出规划引领。完善“4+3”特色服务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统筹全市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和区域特色,形成完备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加强规划执行力,确保现代服务业发展符合规划方向和空间布局要求。

重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作为推进服务业特色产业跨越发展的主要抓手。围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策划、挖掘、包装一批重大项目,采取立体化招商方式,积极对外推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注重项目运营。“十三五”期间,完成服务业投入资金4000亿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0个,以有效投入带动服务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整合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对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市级“4+3”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信贷资金、直接债务工具融资等向服务业企业倾斜。加大土地利用支持,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制定符合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逐年增加“4+3”服务业特色产业建设用地比重。对列入省、市服务业重点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安排。加大人才支持和用工保障,制定“4+3”服务业特色产业人才发展规划,加大服务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力度,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帮助解决服务业用工问题。

第七章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农业产业化带动、科教兴农、绿色农产品行动和农业机械化支撑等行动,推进“4+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保障,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 完善“4+1”现代农业格局

优质稻米。做强优势稻米基地。依托“淮安大米”中国驰名商标优势,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产业定位,通过品种提升、品牌创建、龙头带动,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到2020年,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00万亩,建成以白马湖、洪泽湖等湖泊周边区域为主的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00万亩,绿色大米、有机稻米基地分别达到50万亩、1万亩,使用“淮安大米”品牌标识的大米年销量突破10亿斤。

高效园艺。建设区域优势园艺基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根本,着力构建普及年亩产纯效益5000元、扩大1万元、示范5万元、探索10万元的高效园艺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重点加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推进园艺设施装备升级。到2020年,高效园艺面积扩大到200万亩,年亩均纯效益1万元以上的高效园艺面积力争突破100万亩。

规模畜禽。打造畜禽产业发展集群。坚持以优品种、调结构为先导,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取向,加快养殖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重点培育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主体,努力打造“淮安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牌。到2020年,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80%,创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00个。

特色水产。做强特色水产,促进生态循环。全面开发地方种质资源,推进生态健康、科技高效的养殖模式,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到2020年,龙虾、河蟹养殖面积达60万亩,特种鱼类养殖面积达1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占比达到26%,建成千亩以上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0个,新增农业部健康示范养殖场40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2个。

休闲观光农业。围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进行差异化布局,着力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新农庄。建设一批现代农业观光精品园、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升级版农家乐,策划一批休闲农业节庆和游乐活动,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到2020年,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主体700个。

第二节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鼓励农业企业化经营。以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安黑猪、淮安大米、淮安红椒等知名品牌为依托,做大做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加工型、流通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做优做精中小现代农业企业,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推动产业、企业的集群发展。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省级、市级示范社创建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力争品牌价值达500亿元以上。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在100-300亩的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深化省市县三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联创活动。扩大外向农业基地规模,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和示范区,鼓励和扶持外向型龙头企业到出口目标国或地区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创立品牌、设立海外销售窗口或商务代表处。到2020年,力争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50户以上,创汇1亿美元。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建立完善农业网络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青年、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触网,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主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建设信息开放共享、数据互联互通的市级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系统,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优先突破淮安品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电子商务。到2020年,培育年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企业1000家。

第三节 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保障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注重藏粮于技。加快构建富有淮安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围绕“4+1”产业发展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入户、“五有”体系建设、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及科技人员挂职园区、科技特派组行动,,加快推进“四新成果”展示基地等重点科技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化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建设分布库点35个,新增仓容70万吨。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发展智慧农机。到2020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在苏北率先创成省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市。

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注重藏粮于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推进黄河故道地区、丘陵地区综合开发。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农业观光、体验、休闲等农业旅游,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注重藏粮于民。加快引入涉农人才培养和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加大对农业就业人口技能培训的投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能培训活动。大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纪人和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等培养计划,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现代化的人力资本保障。

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向,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4+1”现代农业产业和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源投向农业。调整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新增补贴向主要农产品生产倾斜,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农业服务主体的扶持力度。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第八章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可能,统筹有形和无形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来推动经济新增长。

第一节 发力枢纽经济

加快建设高铁、航空、港口三大枢纽经济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依托淮安东站高铁枢纽,建设高铁新区,重点发展物流、商务、商贸等重要产业形态,积极拓展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广告策划、会展会议、旅游服务、特色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枢纽经济。依托淮安机场枢纽,建设淮安(涟水)空港产业园,推动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临空高科技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等集聚,完善综合保税功能,突出空港作为现代城市经济引擎作用。依托淮安新港,打造内河枢纽港,加快淮河航道升级整治和港口建设,推进疏港公路、铁路和货场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性的内河航运体系,大力发展航运物流、集散分拨、仓储配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产业。“十三五”期间,三大枢纽经济区增加值以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的较高速度加快发展。

第二节 突破互联网经济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信息网络,不断突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关键技术,夯实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搭建各类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平台的集聚效应和市场价值。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全面提升和改造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众创众设、云服务等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加快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社会环境,推动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快速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和民生保障水平。到2020年,全市“互联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成支撑“互联网+”发展的各类行业平台,初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节 做强品牌经济

提升品牌自主化水平,实施知名商标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商标文化建设,培育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公共品牌传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淮安城市品牌形象。推进农业品牌发展,提升淮安红椒等地理标志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推动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把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品牌价值高、经济贡献大的名牌密集型产业。支持企业通过开展商标许可、品牌连锁、跨国兼并等方式,加大金石机械等品牌经营力度,提高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品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介服务机构资源整合、发展壮大。提升品牌保护综合效能,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商品开展专项整治,完善重点商标保护、侵权预警和案件查处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境外维权。到2020年,国内商标注册总数突破2万件,驰名商标总数达25件,著名商标总数达200件,知名商标总数达520件,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120件,商标国际注册总数突破100件,品牌价值达600亿元以上。

第四节 培育融合经济

引导产业跨界融合。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龙头,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形成产业链紧密承接、农工商相互衔接、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依托农产品资源和食品工业基础优势,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步解决鲜活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紧跟制造服务业新趋势,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打造研发、销售、维修、测试、物流、金融服务平台,提升“4+2”优势特色产业服务化水平,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积极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编制军民融合专项规划,构建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深度融合的运行体系,促进我市产业有效承接军工技术和参与军品市场。

打造国家和省级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创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具有淮安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推进交通、信息、人防等基础设施融入国防功能,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动员保障能力。逐步推动军民融合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军地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军地协调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全省有影响、有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先行区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