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河源十三五规划:力争河源电厂二期建成投产 建设一批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9 08:1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深化改革创新,增添开放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促万众创新,以改革创红利、增动力,以创新促转型、促发展,以开放促赶超、促跨越,形成改革、创新、开放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多元化创新体系。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省级创新企业,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工业设计中心等建设。深化拓展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模式,鼓励共建研发机构,加强智库建设,壮大国家信息中心(河源)合作发展研究院和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中大小型企业齐头并进,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5年翻一番。实施开放性创新战略,支持企业加强与港澳台等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的科技合作,引导本地企业和域外科研机构共建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以上。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科技信息中心、市产业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级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做大做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广东省光伏产业基地”、“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产业基地”、“北斗科技应用基地”等创新平台。加强质量强市建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推出“河源制造”产品。完善国家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着力推进广东省质量监督热泵空调产品检验站、广东省空气能检测中心、五矿稀土技术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建设,进一步创造条件建设广东省光电技术检测中心和研究机构、国家绿色食品检验和认证中心、南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便捷服务和有力支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创新创业平台,“十三五”时期各县区建成运营1家以上孵化器。“十三五”期间,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0家。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管理。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强化动态管理。建立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广一门受理、联审联批、多证联办等审批服务模式。健全网上办事大厅,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健全基本经济制度。以落实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为重点,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进度,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加快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严格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规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价格调控和市场价格监管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

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利用资本市场力度,解决融资需求。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金融实体,规范发展融资租赁、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推进股权基金、PPP等投融资,引进各类股份制银行在河源设立分支机构。努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助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作用。探索实施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业务等融资模式,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直接融资。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做大做强优质的有潜力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管理,进一步放宽企业投资准入条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公私合营改革试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单一行政管理向依靠法律、科技、经济等综合管理转变。稳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确保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司法、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创新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激发生态文明发展活力,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增创生态发展新优势。注重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第三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传统出口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一批竞争优势大、带动能力强的出口基地龙头企业。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提升商品出口竞争力。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加大重要物资储备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开拓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口岸,提高通关效率。到2020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50亿美元,年均增长5%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加强与广东自贸区对接融合,强化与港澳台、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打造粤北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全力推进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圈、粤赣经济合作试验区等区域平台建设,全面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争取跨国公司、央企、省企、知名民营企业在河源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服务中心,打造“总部经济”。加强与深圳合作,加快深河产业城“双港双谷一区”的开发进度,强化县区共建园对接建设,鼓励国有企业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共建园开发建设。

第四章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以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生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抓手,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建设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

第一节 推动园区扩能增效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各区域产业园道路、电力、通信、供水、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快推进市稀土高新材料产业园、市区水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信息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等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市、县两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园区服务层次。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健全适应园区发展需要、精干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系。积极拓宽园区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区新开发面积要达到30平方公里,总开发规模达到100平方公里。

努力建设效益园区。加快深河产业城和各县区共建园区建设,完善合作共建机制和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效益和经济带动能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园区公共配套和产业配套建设,提升产城融合水平。积极培育园区主导产业,优化整合产业园区空间结构,加强园区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构建产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

表2:“十三五”时期各县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重点

1.源城区: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电子装配产业;

2.东源县:硬质合金、医药健康、新电子、建材装饰新材料产业;

3.和平县:高档钟表、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新医药、有机食品产业;

4.龙川县:空气能电器、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产业;

5.紫金县:电子电器、电子元器件、电子装配产业;

6.连平县:精密机械、电子科技、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7.江东新区:电子信息与LED、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技与生命健康产业;

8.市高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稀土新材料、水产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与新型工业化、要素集约发展、产业层次提升与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抓

实“四个一批”、“三个50”、“三个100”工程和“双百亿”工程,努力提高项目转化率,推动项目转化为生产力。以“承接产业转移”和“鼓励回乡创业”为招商突破口,加强产业链中高端节点项目招商,引进一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占地少、税收高项目,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加大以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园区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第二节 促进新兴产业集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知识密度高、引领带动强、发展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以上。大力发展壮大以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新”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基地、重大投资项目效应,重点培育扶持新一代移动通讯终端设备、太阳能与光伏应用、钨矿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电子电器、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确保“四新”产业中20亿元产值的企业达10家以上、百亿元产值的企业2—3家,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750亿元。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坚持信息化带动,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延伸,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和规模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按照“保护性开采、增值性开发、高效性利用”原则,做大做优水、稀土、硅、瓷土等资源型传统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加快市区水产业园建设步伐,重点引进包装饮用水、果蔬汁饮料、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生产项目,全力打造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利用市稀土产业园发展平台,重点引进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生产企业,促进稀土资源的全产业链开发利用,推动稀土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打造国家稀土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和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把握太阳能光伏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依托现有汉能光伏、旗滨玻璃等龙头企业优势,推动生产端与应用端的无逢结合,继续做强做大“广东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促进铁矿石、瓷土、钨矿等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新型矿业经济,形成资源产业新优势。到2020年,全市形成若干个超百亿资源专业基地,资源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促进重点企业集聚快速发展。结合电子信息、资源型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壮大领头企业,促进行业集聚抱团发展,建成若干个主导产业明确、配套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废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关联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增资扩产、技改创新、上市发展,助推企业规模化发展,全力培植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亿元企业和骨干企业。到2020年,力争本地民营企业新增2家以上上市公司,西可通讯、汉能光伏、广东美晨、深能合电等企业年产值均超百亿元;市高新区培育10家、各县区产业园各培育10家以上总产值超2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增2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向外拓展生产基地,抢占市场份额,力争到2020年总部企业或总部机构达到50家以上。

谋划重大经济发展平台。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和广东自由贸易区成立的重大机遇,研究制定对接落实方案,提升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新地位,打造粤赣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落实东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中下游相关地市的沟通协调,结合我市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力争“十三五”期间东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推进赣深高铁经济带和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加强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统筹提出促进沿线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赣深高铁和高速公路经济带成为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