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河源十三五规划:力争河源电厂二期建成投产 建设一批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9 08:1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找准区域产业对接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序推进智能制造试点,聚焦特色行业、重点企业、关键环节、特殊工位,优先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等行业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建成一批智能企业、智能车间和智能工段。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引导本地企业依托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实施“企业上网”和“电商换市”工程,着力发展电子商务河源产业带,支持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建成一批互联网示范企业和智能工厂。支持骨干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模式。推动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政务连农民、信息技术兴农业。加快发展邮政、快递服务,推进邮政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服务体系,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地理空间等技术,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支撑“三农”发展数据库。加快建设网上农资交易平台,发展农产品定制开发和直销运营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模式,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等新兴物流业态。提升本土物流企业综合实力,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构建“一核、七园、十中心”物流发展格局,立足粤北赣南物流中心定位,加快物流大通道河源节点建设,加强与珠三角、粤北赣南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功能对接,全面启动物流综合信息中心、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区、龙川海铁联运综合物流园区、城东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规模齐全、能力充分的物流园区体系。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推进龙川县“公、铁、水”联运现代产业物流园项目,打开“借陆出海”、“借水出洋”通道,建设全国低碳物流发展示范区和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动重要产品批发业创新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服务珠三角的特色农产品交易批发基地和宜“展”宜“贸”、既“专”又“特”的现代化特色农产品展贸批发群。创新零售业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网上商城等零售业态,大力推动应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零售业,打造从中心城区到各乡镇的“扁平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主战场,重点建设巴伐利亚庄园、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佗城温泉国际度假区、御临门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创新旅游市场营销与传播方式,深度挖掘“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品牌内涵,提升河源旅游品牌影响力。促进旅游业与科技、文化、农业、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实现河源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结合深莞惠“3+2”经济圈、“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等,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整合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十三五”期间,确保全市旅游接待入市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初步建设成为知名的岭南健康体闲旅游名城。

稳步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依托生态环境优势,牢牢把握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银发经济”发展契机,着力培育以养老、养生和特色医疗服务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产业。推动发展面向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业,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规划建设若干个集养生保健、娱乐学习、休养度假于一体的辐射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大型养生保健中心。努力构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打造集高端体检、高端设备治疗、健康咨询服务、营养保健指导、健身美容等为一体的医疗养生谷。

第四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基础,利用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逐步提高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的生产能力,稳步增加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全市粮食年产量不低于88万吨。扩大板栗、茶叶、荔枝、柠檬、蓝莓、猕猴桃、油茶、南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国优质安全农产品核心产区。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5%。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转化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示范县。加快建立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推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和县级重点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培育形成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生态畜牧、健康水产、休闲农业等“六大产业”,力争达到省定基本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关系,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500家以上。完善“公司+农户”传统农业合作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转让、作价入股、作价抵押的有效途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丰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盈利模式。“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6家。

第五章 加快扩容提质,建设现代宜业宜居城市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探索具有粤东西北地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第一节 强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协调发展和错位发展的良好机制。加快发展省级重点开发区域源城区,稳步发展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平县、龙川县和连平县,有序发展省级生态发展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东源县和紫金县,严禁发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构建协调和谐的一体化生态发展格局。全市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合理确定三类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例结构,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全市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加强各类功能分区研究,明确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完善现行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鼓励、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全面对接国家和省有关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保等政策,建立主体功能区建设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表3:“十三五”时期各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1.源城区:环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宜居宜业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东源县:东江生态宜居名城、广东新兴产业(硅)集聚区、万绿客家休闲名城、粤北新兴工业重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和平县: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资源、新能源产业基地、粤东北新兴山水田园城市、粤赣省际区域合作创新区;

4.龙川县:全国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空气能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古邑文化旅游集聚区、东江上游美丽山城;

5.紫金县:江东新区产业发展区、山区生态发展示范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广东温泉生态旅游度假首选地;

6.连平县:新兴产业集聚地、健康休闲养生福地、广东香格里拉建设示范区、粤赣边区门户城市;

7.江东新区:全国生态文明发展先行区、广东绿色资源产业发展示范区、粤东北与赣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合区、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河源产城融合发展新引擎;

8.市高新区:环珠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地、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生态科技新城、国家级高新区。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面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

指导目录(2014年本)》。源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东源县、紫金县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和平县、龙川县和连平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生态经济。市区、县城及中心镇作为产城集约发展区,主要功能定位为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实行集约开发、重点开发;基本农田集中区和林业发展区在内的生态控制开发区以基本农田保护和森林植被保护为主要功能,实行保护优先、控制开发;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以及水源保护地在内的生态核心保护区以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为主要功能,实行重点保护、禁止开发;除上述以外的地区即为生态功能拓展区,作为不同功能分区的过渡地带和功能转换地带,重点进行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治理。加强产业布局的引导和约束,二、三产业按照集中集聚的原则,着眼于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集中布局在城镇空间,促进产城融合;第一产业,在农业空间着重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在重点城镇周边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在生态空间可适度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

强化空间有序开发。按照科学规划、从严建设的原则,面向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工业开发、商务服务、物流仓储和公共服务等,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9平方公里以内,满足振兴跨越发展需求。遵循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均衡布局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适度增加绿地和广场用地、文化教育用地规模,提升河源绿色、低碳、文化的城市品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在保持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约束性指标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全市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市域开发建设有序进行。优先开发利用废弃地、空闲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开展“三旧”改造,盘活闲置地,提高开发增量,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在产业选择、基础设施规划、空间布局等方面,促进土地高效、合理、适度、均衡开发利用,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节 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提升城区品位。加快推进城市主路网骨架建设,完成一批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改造,贯通一批“断头路”,提升出行保障能力。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公园西商业中心、电子数码城、明源新天地等“三旧”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公园城市”、“万绿水城”和“两江四岸”建设,努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融历史人文、客家文化、休闲旅游、安居乐业为一体的文明舒适、整洁美观、功能完善、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生态名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与“退二进三”协调发展,重点加快商住娱乐、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网络信息等都市型产业发展。

拓宽城区空间。按照“东拓西优、南扩北连、中心提升”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集中力量提高中心城区的集中度和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能力。“东拓”,即大力实施跨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江东新区,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西优”,即加强万绿湖周边地区生态保育,提高整体环境质量。依托万绿湖、桂山等优秀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旅游业,重点规划建设万绿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河源建设成为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全力推进西优工程一期建设。“南扩”,即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实现产城融合”思路,重点推进深河产业城、中兴通讯等大项目建设,将中心城区南部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加强市高新区一期、二期配套建设,提高生产性服务能力,实现产业兴城、产城融合。“北连”,即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东城中、西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实现市区与东源县城同城化发展。“中心提升”,即实施环境提质、服务提质、内涵提质、产业提质四项工程,整合推进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创新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