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河源十三五规划:力争河源电厂二期建成投产 建设一批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9 08:1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健全脱贫攻坚制度

完善兜底脱贫制度。对无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全部纳入低保体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救助体系。健全针对特殊贫困家庭的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到2018年,相对贫困村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5%以上。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健全精准扶贫机制。按省定标准,识别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对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在册贫困户在2018年前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保障来兜底。各行业部门安排的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向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加强和改进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继续向相对贫困村派驻扶贫工作组。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第三节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原则,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差别化推进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注重发展配套经济和特色经济,培育县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努力建设农业专业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集中力量建设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生活配套设施,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县域城镇集聚。大力推动创业就业,促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进一步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特殊支持政策,加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步伐。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各类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各行业部门安排的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向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各级财政对本级负责帮扶的相对贫困村安排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扶贫政策、资金倾斜,努力提高市财政保障能力,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比例。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乡村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

第八章 加强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市工作,努力建成全国低碳示范城市。

第一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改善水质。加快推进水源保护区防护设施建设和现有污染源清理,重点加强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白溪水库、黄蜂斗水库、密溪河水库等重要水库的水质生态监控,确保饮用水源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东江水源保护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打击环境违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生态水源区禽畜养殖,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加快建设河源市生态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建立东江水质和水环境安全应急协调机制,提高突发性跨行政区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协同处置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促进工业节水改造和废水达标排放。加快建设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十三五”期间全市新扩续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万吨/日,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8%以上。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减排、燃煤控制、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治污工程。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严格控制燃料的硫含量,提高洗选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重点监控电力、钢铁、水泥、陶瓷、玻璃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施工扬尘排放标准,加大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控制力度。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提高新机动车环保准入门槛,推广使用清洁燃油、天然气混合型动力和纯电动汽车,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范围内的黄标车。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力争到2020年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内。

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科学规划建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强化全市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5座,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一村一点、一镇一站、一县一场”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市区各类垃圾处理,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市区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2017年底前在源城区、东源县选择2—3个社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试点,每个社区至少设立1个便民回收站。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建设重金属排放项目。到202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达95%。

第二节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提高产业项目能耗准入门槛,推进高耗能企业节能技改或转移,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强化企业节能管理,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全流程绿色管理体系,深入实施清洁生产。全面实行公共机构定额用能管理制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能评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推进农业节水和城市节水,推动全市工业园区实行中水回收利用,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200立方米/万元。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2.6万公顷以上。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严禁大拆大建,加强公共资源合理调配使用,形成全社会节约风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园区—产业—社会”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生态与健康畜牧业,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利用,积极推行猪—沼—林、猪—沼—果、猪—沼—菜以及生猪高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20年实现90%以上规模养殖场配套环保处理设施的目标。利用市区生活垃圾填埋沼气资源,建成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

第三节 加快绿色低碳建设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绿化河源大行动。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夯实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市基础。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市区及各县城建设或改造提升1—2个郊野森林公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提高林地林权管理、采伐限额管理和林木运输流通管理水平。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坚决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大荒山整治和残次林改造修复力度。扎实开展“治绿治采”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乱征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和违规炼山、纵火烧山、违规殡葬等涉林违法行为。改善基层林业管理基础设施,力争到2017年完成不达标林业“两站一所”改造任务。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绿地系统景观架构,构筑城市绿带、绿洲、绿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区。“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新增100个以上市级生态示范村。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做好全省低碳试点市工作,开展低碳园区、社区、企业示范,加快形成以低碳产业为核心,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新格局。加快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优化城市道路管理方案,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形成科学合理、快捷方便的城区出行方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制机制,争取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强低碳知识普及、信息发布和政策宣传,积极倡导健康文明、节俭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九章 建设文化强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一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美德和河源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营造崇德向善、积极向上、崇文尚礼、尊师重教、和谐团结的人文氛围。全面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争取2017年底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5个县成为广东省文明县城、1个县成为全国文明县城。充分挖掘“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的丰富内涵,建设一批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

丰富河源人文精神内涵。挖掘河源作为“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深厚文化底蕴,培育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文素养。擦亮“家训文化”品牌,挖掘弘扬“乡贤文化”、“谚语文化”。加强对河源形象包装和宣传推介,大力塑造“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等形象品牌,提升河源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进百名宣传文化人才工程,繁荣发展文艺事业。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书香河源”全民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大力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四大文明引导行动,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学校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育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引导网络内容建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全市各级文化设施全面达标,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完善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监管制度,确保安全播出和出版。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人均公共藏书不少于1.2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