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东河源十三五规划:力争河源电厂二期建成投产 建设一批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29 08:1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积极创造特色文化精品。加快名人明贤馆、家训˙谚语主题公园、家训文化长廊、“明字知理”长廊等特色精品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提高花朝戏、采茶戏、山歌剧、龙川杂技、龙川木偶戏等民间传统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民间艺术品牌。以客家先民迁徙开发南岭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为题材,组织创作“赵佗”、“客娘”、客家家训、客家谚语等一批客家文化艺术精品;以丰富的恐龙文化资源为题材,规划建设恐龙文化公园,运用雕塑、动漫等艺术形式,打造恐龙文化精品;以河源地区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等革命历史人物为题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以河源优质的生态环境为题材,举办美术摄影年赛、旅游金曲大赛、民间歌舞大赛、新客家山歌创作和演唱大赛,打造生态文化精品。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和宣传河源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强对重要史迹、文物单位、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的保护,推进林寨、佗城古村落古遗址的保护开发和上城北直街、太平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抓好名人名贤雕塑园建设。推进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提升文物资源效能。建成市科技馆新馆,推动县级科技馆建设。建设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保护示范基地。推动龙川佗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强化档案馆舍建设和重点档案抢救性保护,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2018年前全部建成符合标准规范的“五位一体”档案馆。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百名宣传文化人才工程”,到2020年培养出100名宣传文化领域优秀人才。 抓好文化产业创作、企划、市场开发和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造就一批善经营、业务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层次文化经营人才。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奖励办法,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理顺新闻、广播电视等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体制,实行全员聘用制,优化人才结构。探索以委托、定向培养、双向交流等途径,加大对本土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培育一批既懂传统工艺又具有创新能力且懂现代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各类基层文化人才培训辅导工作,壮大基层文化骨干队伍。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大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区、文化产业重点示范区、岭南特色文化展示区。依托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以及河源报业文化产业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娱乐展演、现代传媒、恐龙文化、传统手工艺制造五大行业。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影视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创作以河源人文历史、山水名胜、改革开放等内容为主题的影视产品,推动影视产业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设计服务和时尚消费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东江文化走廊和环万绿湖生态文化带,深入挖掘民间习俗,创新民俗文化表演形式。

释放文化市场活力。理顺文艺创作、作品生产及运作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社会环境,推动文艺创作出精品。鼓励民间博物馆、图书馆规范化发展,引导其向民众免费或低价开放。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积极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完善文化产权交易机制。充分发挥桃花水母大剧院的带动效应,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文化产业,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社会化。培育和扶持民间创作力量,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活动,支持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开展经营性文化服务。

推动文化对外交流发展。积极参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充分利用深莞惠文化合作圈、客家文化圈等平台,加大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举办好中国(河源)客家文化节、忠信花灯节等活动,充分吸收先进文化发展成果和经营管理经验,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水平。支持文化企业和文化社会组织走出去,大力发展文化贸易,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第十章 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保障留守儿童同等接受良好教育。到2020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学龄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全面实施振兴初中教育计划;完成薄弱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作任务,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加快东江教育城建设,创办河源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推动河源技师学院重点发展高职教育,大力推进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河源本科院校。开展县域职业教育转型提升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建设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培训功能于一体的职教中心。继续加大特殊教育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继续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重点加强紧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长、教师城乡交流。

第二节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每个县至少建成1所二级甲等医院。积极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三甲”工作,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的卫生信息化管理体系。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范围,提升社会资本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到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张以上。加快建设“120”急救指挥系统、市区儿童医院和精神病防治院,全面推进县级妇幼保健院改造,加强妇幼保健医护人员的培养。加强市、县两级中医院建设,提升中医水平。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重点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及专科专病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大社区医院建设力度。构建疾病控制网络,预防和有效控制重大疾病。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措施,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指挥和处置能力。积极开展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卫生镇村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活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至2020年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力争2020年全部行政村建成1个以上文化体育广场。推进社区体育发展,形成社区、单位、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60%的社区达到省级体育先进社区标准,争创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力办好市运会和少年锦标赛。加快规划建设河源体育产业园。重点突出“水上项目”,做好“水上文章”,打造高水平的优秀运动队。加快发展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四大市场,促进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促进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力推进大众创业,完善落实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积极开展适合市场需要的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术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乡镇、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机制,促进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保险风险准备金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100%。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扩大门诊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纳入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积极开展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加快完善现代工伤保险体系,建成市工伤康复中心。基本建立起集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医疗保障全覆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养老机构与民营医院合作机制。全面启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所有残疾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卫生。有效解决涉及妇女儿童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重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问题,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规范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强化人才工程建设,重点引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保障性住房1万套,有效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