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磅】四部委印发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涉及燃气轮机等)

2016-08-22 14: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附件 5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组织实施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高端装备作为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一直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长期占据民用干线大飞机、卫星定位系统、大型医疗设备等高端装备的优势地位。近年来,高端装备国际分工争夺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力角逐的主战场。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 4.0》战略均聚焦新一代高端装备技术的创新发展,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批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大型客机(C919)成功下线,北斗导航系统突破千万级用户,海洋石油 981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创造了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高铁、电力设备已经走出国门。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总体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可靠性低;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 ;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应用推广难等。

《中国制造 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集中资源,着力突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农机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夯实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推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切实重视落实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统筹研发、制造、应用各环节,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装备,实现一批重大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打造中国制造业“新名片”,带动我国制造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针对高端装备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调动能力,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全社会资源,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探索新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高端装备的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内,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起点发展我国高端装备产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夯实基础相结合。把握全球高端装备发展趋势,选择我国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实现重点领域的率先发展。同时,通过重大装备研制,带动基础材料、基础件、基础工艺、技术基础的全面突破,推进主机与零部件相互协调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二)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掌握一批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技术特色的全球品牌,大型飞机、民用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进入国际市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以及先进农机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

——实现一批关键装备自主可控。重点高端装备领域基础配套能力、系统集成能力明显增强。研发一批关键系统和核心部件,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对外依存度明显降低。在各领域研制一批技术水平高、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重大装备,部分装备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备应用范围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在关键领域实现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需求。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主体。在各重点领域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国际品牌,以及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基本建立。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到 2025 年,全面具备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各领域开发出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成套装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重点领域

(一)大型飞机

系列化大型飞机。发展适应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系列化单通道窄体、双通道宽体大型飞机。重点发展 130-200 座级、 4000-9000 公里航程、单通道、高亚声速、中短途运输机系列和双通道、高亚声速、中远程运输机系列。在持续提高各系列飞机安全性和环保性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机队运行和维修保障的通用性和一体化水平提高机队经济性和整体竞争力;发展和应用先进的全机状态监控和健康管理系统、全供应链广域协同的机队保障系统,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保障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出创新性、引领性的业务组合,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大型飞机批量交付和稳定航线运营,占据较为稳定的国内市场份额,全面启动国际市场。

综合化航电系统与协同运行管控系统。实现综合导航系统、综合处理系统、座舱显控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的自主发展与适航认证,满足各类复杂航路高精度飞行要求,实现航空运输体系基础安全可控;发展综合化、通用化、智能化的通信、导航、控制系统,满足流量密集空域飞行效率要求和航空体系安全运行要求;发展与国际最新风险管控措施接轨、基于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的飞行管控系统。发展面向全面风险管控和多类空域融合运用的技术体系和装备,实现通用航空、航空运输和军用航空运行的安全保密协同。

高性能飞机机械电气系统。发展和验证高压液压系统、分布式多功能液压系统、高功率高适应性供配电系统、电驱动环控系统、多电辅助动力系统技术,满足整机系统集成的先进性和适航认证的安全性要求。发展高安全、高可靠先进起落架系统技术和验证体系,应用高升力系统技术和电滑行技术,持续提升航空器起降能力,满足日益复杂的机场和航线适应性要求。发展整机和分系统级的能量综合技术,提升整机的能效和经济性。发展和认证先进客货舱系统,提高航空运载舒适性和适用性。

到 2020 年,突破制约我国大型飞机发展的技术瓶颈,掌握大型飞机核心与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建立大型飞机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大型飞机人才队伍。实现 C919 窄体飞机试飞取证和投入运营,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能力,并适时启动系列化发展。综合航电系统与协同运行管控系统、高性能机电系统基本满足军民用飞机发展需求。

专栏 1 大型飞机专项

先进民机技术集成验证和应用示范工程专项。以民用飞机技术集成飞行验证平台和系统为核心,建立民机技术基于飞行验证的综合评估方法,加速航电、机电等系统级技术的成熟和适航认证过程,推动各系统技术的自主发展,加速市场化进程。

民用飞机示范运营工程专项。以产品保障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为支撑,以“让航空公司愿意用、航班机组愿意飞、广大乘客愿意坐”为目标,开展大型飞机示范运营,持续完善符合客户需求、支撑产品竞争的服务保障方案和系统。

飞行状态监控和健康管理工程专项。以形成持续运行状态监控和应急快速响应能力、提升航空体系的安全安保水平为目标,发展国际体系融合互动的先进飞行管控系统,实现本土和领海空域的有序管控,融入全球系统提供更大范围的应急响应能力。

面向全球市场的适航能力建设工程专项。保持适航能力发展与民机产品和市场发展的战略同步,围绕系列化大型飞机的国内国际市场准入和持续适航要求,建立有力规范产业运行的产品认证、企业认证、人员执业认证能力,满足民机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大型飞机材料研制与应用工程专项。建设以先进复合材料、铝合金、钛合金为主的大型飞机主干材料体系和工程应用体系,满足飞机适航要求和全寿命期使用要求;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气轮机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