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磅】四部委印发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涉及燃气轮机等)

2016-08-22 14: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10 高性能医疗器械专项

高端自主品牌培育专项。重点发展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设备及专科超声诊断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 PET-MRI、数字化 X 射线机(DR)、电子内窥镜(软镜)、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装置、高性能无创呼吸机、手术导航系统、血液净化设备和植入神经刺激器,努力提高国产诊疗设备的质量、性能、可靠性和技术服务水平等。

高性能医疗器械应用示范中心建设专项。重点支持应用 CT、MRI、PET-CT 等影像设备提供诊断服务示范的影像中心;利用体外诊断、基因检测等仪器试剂提供体外诊断服务示范的检验中心;利用血液透析设备开展血液透析服务示范的透析中心;利用直线加速器开展肿瘤放疗服务示范的放射治疗中心。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建设专项。重点支持产学研医各领域相关单位组建开放、具有开发和公共创新服务能力且具有法人资质的实体,创新工程化服务能力,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大学和医院提供人才培养平台。

高性能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会开发服务于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的注册审评、检测、标准、知识产权、专利战略、行业数据统计及分析、投融资等的公共平台,实现工程产出产品走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缩短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回报周期,激活企业研发创新活力,助力国产高端产品打开国内市场,力争走向国际。

(十一)先进农机装备

专用拖拉机。重点突破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的发动机匹配、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动力换档与全自动换档、自动导航作业、机具匹配与现场总线集中控制、人机工程等关键技术,研制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大中功率智能操控拖拉机及园林、丘陵山地等专用拖拉机。

高效能收获机械。重点突破粮食、糖料、油料收获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效管控升级关键技术,研制籽粒直收、茎穗兼收等玉米联合收割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大型智能及区域适应性棉花采收机、低损油菜联合收割机、高效甘蔗联合收割机等。研发木本油料、橡胶、麻类等重要经济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

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重点突破高速翻转犁、保护性耕种机械、联合耕整地机,实现基于总线的信息采集与故障诊断、土壤仿生减阻等智能功能,具备作业速度和深度自动匹配,实现宽幅液压折叠与展开。突破稻麦、玉米、大豆等变量施肥播种机,实现免耕、变量分层施肥一体化作业,具备导航作业、漏播及堵塞监控等功能。

其他主要农机装备。根据区域发展和粮棉油糖作物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突破耕整地机械、种植移栽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种子加工设备、烘干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山地丘陵农机装备,满足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在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中对先进农机装备的需求。

到 2020 年,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 90%;200 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械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30%。实时变量施用技术实现产业化,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 50%的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 50%。

专栏 11 先进农机装备专项

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专项。新型高效拖拉机。配套柴油机功率≥ 150kW,配备电控发动机,动力换档底盘,闭心变量、负载传感的电控液压提升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达到国外同类机型。高效能收获机械。喂入量 10 公斤 /秒及以上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 8 公斤/秒及以上高通过性水稻联合收获机,以及新型玉米籽粒收获机、采棉机、切段自走式甘蔗收获机、油菜收获机、饲草料收获机。精量植保机械。大型高地隙、轻型水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畜禽养殖机械。环境精准调控、智能识别、精量饲喂、畜产品采集等智能化设备。此外,还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高效节能排灌机械、种子繁育与精细选别机械等农机装备。

核心竞争力提升专项。突破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实验验证技术、技术可靠性与价值工程开发技术、关键零部件标准验证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动力机械智能化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农用柴油机、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农业机械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等关键零部件技术。

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基于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大型农机具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实现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的全流程智能化。实现农机企业的设计、生产和控制的智能化。集成形成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采集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开发智能化的种、肥、药施用与测产收获机械,以及畜禽个体饲喂、牛奶采集设备,在大型农场应用示范。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中国工程院牵头,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卫计委、保监会等部门参与,加强协调,共同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专家咨询组,为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等提供咨询建议。

(二)分类引导重点领域突破。以现有专项、工程和政策支持为主,相关部门分类承担对应领域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进工作,重点支持各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大成套高端装备制造、首台(套)应用、试点示范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推进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鼓励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引导相应领域突破发展。

(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突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产业化应用、试点示范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产品试验验证工作,提高高端装备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央财政资金以项目奖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形式,支持产学研用合作,鼓励组建产业创新联盟,联合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有效统筹中央、地方和其他社会资源,做好部门间协调,考虑地方及行业差异,聚焦工程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以及《中国制造 2025》其他四个重大工程的衔接,确保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搭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

(二)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统筹考虑现有科技布局与科研资源的基础上,加强高端装备相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测试和试验认证及技术创新服务,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继续抓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等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加大关键制造装备研发力度,加强军民创新资源集成融合。组织引导高端装备领域骨干力量,建立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联盟,构筑专利共享平台,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高端装备发展。继续实施现行高端装备及基础件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和落实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高端装备共性技术研发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继续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发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鼓励建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各类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基金。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品种和服务方式。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力度,促进高端装备企业融资、规模化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装备企业上市,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高端装备领域倾斜。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高端装备融资租赁业务。

(四)着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强化高端装备可靠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鼓励企业提升品牌层次,扩大品牌影响,支持自有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大力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品牌强企、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大企业集团。鼓励基础零部件、工艺辅具和适宜专业化发展的配套产品制造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一大批拥有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

(五)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积极健全完善首台(套)政策,鼓励由装备使用单位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发高端装备。探索建立高端装备发展与重大项目审批的联动机制,明确落实高端装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选定工程项目所需的高端装备,组织使用单位、制造企业、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推动配套设备及高端装备维修、支援、租赁、服务等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点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工程实施和创新平台建设,以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先导,统筹高端装备经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力度,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激励与分配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七)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结合“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战略,支持国内高端装备企业 “走出去”,并购或参股国外高端装备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高端装备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国际化品牌建设、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鼓励相关领域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与国内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创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气轮机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