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磅】四部委印发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涉及燃气轮机等)

2016-08-22 14: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 7 智能电网成套装备专项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和应用专项。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示范项目,研制和示范应用智能化风电变流器和光伏并网逆变器、可再生能源发电大数据系统、可再生能源综合监控及运维系统以及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高压直流送出装备。

电网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专项。加强自动控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电网装备中的应用,以提高电网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为方向,实施智能制造,创新研发、设计、制造模式,整合一、二次设备资源,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研发应用。推动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进一步突破大容量输电、智能化输配电、柔性输电及用户端智能化关键技术设备,研制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材料。

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示范专项。开展能源交换与路由、电力储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装备攻关,推进能量信息化、多能流转换、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能源大数据等技术和系统研制,开展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关键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

(八)高档数控机床

高档数控机床主机、功能部件和数控装置。开发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并具备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高档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精密成形加工机床),提升机床精度、加工效率、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主机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深入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数控装置的理论体系、关键共性技术、功能及稳定性、可靠性检测与试验等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数控装置的自主研发能力。

高档数控机床行业所需的高性能工作母机。通过分析机床行业箱体类、轴类、齿轮类、刀具类等关键零件的加工工艺,提升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在高档数控机床制造领域,研发并批量生产用于加工机床关键零件的精密数控机床。

国防和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围绕航空航天、汽车、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专用的高中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突破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和用户工艺研究,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高中档数控机床的国际竞争力。推广数控机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机床骨干企业,提高生产制造和服务能力。

到 2020 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70%,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60%、10%,主轴、丝杠、导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50%。

专栏 8 高档数控机床专项

机床行业关键零部件加工领域高性能工作母机开发专项。开发加工箱体类零件的高精度坐标镗床、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等机床,开发加工床身、立柱类零件的精密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精密平面磨床、精密龙门导轨磨床等机床,开发加工轴、套类零件的高精度数控车床、高精度内/外圆磨床、高精度主轴锥孔磨床、精密数控立式磨床等机床,开发加工齿轮类零件的高速、精密滚齿机及剃齿机、精密磨齿机、精密端齿磨床、精密蜗轮副磨床等机床,开发加工刀具的五轴数控工具磨床、专用刀具加工机床等机床,以及开发加工其它关键件、功能部件的高精度数控螺纹磨床、精密坐标磨床、滚动导轨磨床、精密凸轮磨床等机床

航空航天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应用示范专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装备大型结构件制造与装配中的应用,包括用多轴联动龙门数控铣床、五坐标蒙皮镜像加工机床加工难加工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结构件等。推进航空发动机制造关键装备的示范应用,包括对叶片、叶轮等关键零部件加工用的精加工卧式加工中心、车铣中心、镗床、内外圆磨机床等。

汽车轻量化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应用示范专项。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高效加工装备及成组工艺生产线,汽车覆盖件等自动冲压生产设备,新能源汽车机电耦合系统的高效加工与成形装备和在线检测与装配成套装备的应用示范。对基于国产机器人的伺服冲压/模压成形、高效连接(激光焊、铆、粘)、环保节能型涂装、数字化机器人装配等生产线进行应用示范推广。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应用示范专项。包括船用柴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机床,船用推进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大型数控卧式车床等,以及轻型工业燃气轮机制造设备主要关键件加工装备。

(九)核电装备

三代核电装备。重点围绕三代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核主泵、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管道、半速汽轮机组、核级和非核级关键泵阀、核级数字化仪控保护系统(DCS)、核燃料装卸系统等关键设备和材料推进核电装备国产化。

先进核电堆型装备。依托快堆示范项目建设,研制堆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旋转屏蔽塞、钠循环泵、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快堆亚临界汽轮机组等关键设备,完善关键设备设计制造体系,实现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依托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高温气冷堆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的融合。完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氦风机、堆内构件等核岛主设备以及汽轮机、发电机、数字化仪控系统常规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体系,掌握氦气轮机的设计制造技术。依托模块化多用途小型堆项目建设,推进一体化小型堆设计和制造的融合,培养多用途反应堆配套设备成套供应能力,进一步掌握模块化制造和建设技术。完善并初步形成反应堆各设备设计、制造和成套供应体系。

先进核燃料和乏燃料处理技术装备。突破压水堆先进燃料组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积极推进 CF 系列燃料元件、模块化小堆燃料元件、高性能事故容错(ATF)燃料元件、环形元件、超临界压水堆燃料元件等新一代压水堆燃料元件等高安全性先进核电燃料元件自主研制和试验示范。掌握快堆和压水堆 MOX 燃料元件的关键工艺和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推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掌握乏燃料后处理与储存工艺、关键设备、自动化控制、核与辐射安全和工厂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持开展堆芯热工水力验证平台、先进核燃料元件和后处理研发试验台等平台建设,推进试验和验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完善。

核电关键材料。进一步提高核电主设备大型铸锻件加工制造技术水平,掌握关键设备焊接工艺技术。突破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设备关键板等材料设计制造技术。推进凝汽器钛管、核燃料锆管等合金材料、核级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等焊材技术攻关。

2020 年,以核电技术自主创新为重点,依托三代和具有四代特征的自主堆型(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项目建设,完善配套零部件制造和基础材料(含大型铸锻件)加工体系,全面掌握三代核电设计和制造技术,自主掌握三代核电技术,具备成套出口的能力,初步掌握乏燃料处理、高温气冷堆和快堆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能力。

专栏 9 核电装备专项

先进核电装备产业化升级专项。进一步提升先进大型压水堆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推动形成高温气冷堆和快堆设备成套制造能力,推进核电装备制造与设计技术融合,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瓶颈,开展核电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和升级示范。

模块化多用途小型堆技术攻关和示范专项。研制小型堆关键设备,自主制造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双层短套管、核反应堆堆内构件、一体化整体支承、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内置式稳压器、一体化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换料设备、反应堆堆外核测量系统、反应堆堆芯测量系统、反应堆棒控棒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数字控制系统、主泵等关键设备以及小型堆专用工具等。

先进核燃料和乏燃料技术装备攻关和示范专项。研发并示范应用 CF 系列燃料元件、模块化小堆燃料元件、高性能事故容错(ATF)燃料元件、环形元件、超临界压水堆燃料元件等新一代压水堆燃料元件以及快堆 MOX 燃料组件。研制并示范卧式剪切机、连续溶解器、沉降式离心机、萃取分离柱、离心萃取器等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及专用工具。

(十)高性能医疗器械

数字影像设备。以早期、精准诊断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新型闪烁晶体与光电器件、分子成像专用集成电路、高灵敏度荧光数据采集装置、高分辨 PET 探测器、高性能探测器、大容量 X 射线管、高速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高速滑环、新型高密度/高频宽带/高灵敏度的二维超声换能器、超声专用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多模态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低剂量 X 射线成像、新型 CT、新一代超声成像、复合内窥镜、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加快推进重点部署高端彩超、数字化平板 X 线机、64 排 CT、1.5T 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 及 PET-MRI 的产业化与应用。

临床检验设备。以全自动、高精度、高稳定性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免疫分析仪和分子诊断设备生产技术,新型试剂开发技术,试剂精确度和质量稳定性控制、临床检验质控用标准物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验、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设备等产品;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全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新型显微成像等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先进治疗装备。以精确治疗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小型化/ 高稳定性放射源、自适应 TPS、动态 MLC、支持多中心互联的放疗网络系统、粒子注入器、大型高场永磁/超导磁体、真空加速腔体、真空束流输运系统、大功率高频电源、旋转机架和治疗头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高性能无创呼吸机、数字化微创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麻醉机工作站、自适应模式呼吸机、电外科器械、术中影像设备、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加快推进重点部署已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图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等高性能治疗设备的产业化与应用,加快完善医疗辅助机器人研发和应用体系。

植介入器械及材料。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核磁相容电极、超低功耗集成电路、高密度馈通/高密度电极、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植入电极等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神经刺激调控产品、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等产品。加快推进重点部署介入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可充电双侧脑起搏器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与应用。

健康监测设备。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大数据分析技术、个性化订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智能型康复辅具、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加快推进部署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

到 2020 年,培育 10 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15 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在 10%以上的领军企业,每家企业均拥有年销售额超 3 亿元单系列品种,各自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进入前 5 位,支持 10 家国产诊疗设备企业在全国试点建设一批应用示范中心,建设 10 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建成 10 个服务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气轮机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