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政策正文

浙江质量强省建设“十三五”规划:所有热电企业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或改造

2016-10-26 16:5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发电脱硫脱硝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4:绿色建筑发展计划

以《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制定覆盖不同建筑类型,涵盖建材、部品件、设备等,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造、拆除等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完成并发布《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工程地方标准8项,开展绿色建筑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100%;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力争每年新增10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800万平方米。

全面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顶层设计,坚持以工业化方式提升工程质量。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建筑强市(县)要率先建成省级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推动项目建设落地,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和住宅全装修,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和社会投资项目实施装配式建造和住宅全装修,推动农村住房整村或连片改造建设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到2020年,实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全省新建高层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

3、塑造“浙江工程”品牌新形象

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发挥我省工程总承包试点的先行优势,创新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完善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城建档案移交和工程价款结算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制,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专业设置、人员结构,形成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组织体系。

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把握新的投资方向,积极参与铁路、高速公路、海港等大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市培育、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推进联盟拓市工作,实现工程企业与浙江装备供应商的协同;鼓励工程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实现工程本土化、基地化运作;推动装备供应商转型为系统集成商,打造浙江工程品牌。

支持名企名品建设。完善对重点企业的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广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与工程质量保险等现代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建设精品工程,积极开展“优质优价”实施工程,引导和创建一批优质工程,新增鲁班奖40个、钱江杯600个。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有条件的工程企业收购国际品牌,加强品牌整合,推进品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企业。

专栏15:“优质优价”实施工程

以鲁班奖、钱江杯及各级政府质量奖为有效载体,鼓励和支持工程企业积极参与工程质量创优,通过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对工程质量创优工作突出的建设工程企业,在资质升级、市场准入、招投标及信用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政府投资工程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优先把获得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企业列入预选承包商名录,设置工程创优奖励条款。

四、支撑体系

(一)完善信用浙江体系

建立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平台资源,以信息共享、开放为目标,加快建立统一端口、统一标准的全省质量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企业、机构信用信息在银行、保险、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领域的共享共用,并逐步对社会开放。构建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实行严格产品责任和惩罚性赔偿制度。

培育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培育壮大一批本土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其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订和国际竞争,提供高质量的信用信息、信用担保、商业保理、信用管理咨询及培训等产品与服务。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专利协同机制,推动专利在关联企业和研发机构间的协同管理、许可使用和价值实现。推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水平。到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0项。发挥我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平台功能,强化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面向全社会免费提供基础数据,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推送服务。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通过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商标注册等方式开展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二)夯实质量监管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药品、农产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建设工程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领域,建立完善质量可追溯系统,健全质量事故责任倒查机制。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等质量安全责任。推行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伪劣、假冒与不合格产品举报制度,加快探索严格产品责任和惩罚性赔偿制度机制。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农产品、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建设工程质量等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风险信息共享,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体系,建立统一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强化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加大实体市场、网络市场违法查处力度,坚决淘汰不符合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和“黑名单”制度,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制。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用最严格的执行与问责制度来确保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三)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完善标准技术服务。完善标准化公共支撑服务体系,探索质量“大数据”服务,研究推进国际标准对标数据库、质量政策信息资源库、行业标杆比对信息资源库、质量创新实践信息资源库、质量成果评价与价值评估信息资源库建设,打造交流分享的全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出口国和地区标准、技术法规研究,提升企业和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强化计量基础支撑。紧跟国际和国家前沿计量科技发展趋势,围绕七大万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节能减排、贸易公平、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计量需求,推动科学计量、推进工程计量、规范法制计量,更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到2020年,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夯实质检服务平台。围绕“三强”建设,合理布局产品、工程质量检验检(监)测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探索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跨区域、跨行业整合,提升一批融合检验检测、研发中试、标准汇聚、人才汇集、培训咨询功能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形成特色鲜明、接轨国际的质检支撑体系。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10个以上。

推进绿色认证体系。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统筹推行统一的“中国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合格评定)体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建立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共同推动,认证机构及企业自愿参加的绿色产品体系实施工作机制。政府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支持绿色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脱硫脱硝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