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池州市十三五规划:深入开展热电联产 加快推进华电福新东至风电等工程(全文)

2016-11-16 09: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池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运用互联网+改造产业体系

推动“互联网+”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模式,推广“智能工厂”、“机联网”、“厂联网”等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打造智能化生产管理、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网+池州制造”公平服务平台。

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加速融合,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推广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实施“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林场”等示范工程。到2020年,建成全市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实现物联网应用。

推动“互联网+”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智能化和网络化升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渗透,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互联网+”服务业重点领域

“互联网+”电子商务:加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着力扩大地产品网络销售,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互联网+”旅游: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企业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促进旅游进入触摸、定制、互动的智慧网络时代。

“互联网+”物流: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

用,建设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发展智能取货柜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建设通关申报、报关、报检三合一的智慧口岸。

“互联网+”新服务模式: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积极推动建设政务云、工业云、农业云等行业专有云,为行业提供专业云服务。

第二节 运用互联网+优化公共服务

“互联网+”政务。建立基于云平台的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的统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从传统电子政务向“互联网+政务”的模式转型,逐步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府服务模式。到2020年,实现90%的政府权力事项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成为主要服务模式。

“互联网+”惠民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优势,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养老、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第三篇  坚持协调发展 形成统筹推进新格局

第十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空间战略,研究制定沿江重点城镇人口迁入以及腹地生态区人口退出政策,引导各类要素向沿江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加快形成沿江产业密集带和城镇群,支持腹地生态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休闲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保持率先、持续发展,基础较弱的地区补上短板、增强后劲,形成沿江与腹地、城镇与农村协同发展格局。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彰显特色,分类指导区域经济特色发展,制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实施路线图、县域经济科学评价体系,打造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新格局。支持贵池区建设皖江创新强区、皖南旅游集散中心,东至县建设新型化工制造强县、绿色农产品基地,石台县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青阳县建设机电装备制造强县、环九华山休闲养生度假基地,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城,九华山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平天湖风景区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

第十一章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第一节 打造人居城市

按照“国际生态休闲城市”的定位,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增强文化魅力,完善旅游功能,提升宜居品质,提高智能化水平,打造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人居城市。

构筑疏密有致空间结构。优化城市规划区“一主两翼”、中心城区“滨江环湖、组团布局”、主城区“东湖西村、北港南站”的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格局合理确定组团增长边界,推动组团间山体水系、生态廊道自然隔离,建设组团间大运量、高密度快速通道系统,构建富有特色的、低碳生态的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合理设定不同组团土地开发利用的容积率、绿化率、地面渗透率、径流控制率等规范性要求,强化密度分区,推动组团内部用地功能适度混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城市“三区四线”对建设项目的定位控制,大幅提高土地空间和公用设施利用效率,促进紧凑式发展。

彰显自然生态山水特色。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让城市显山、露水、见林、透气。做活城市水文章,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重点构建以平天湖、清溪河、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促进城区水体循环为主的水生态系统建设,以透水人行道、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为主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以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及管网改造、雨水收集回用设施为主的建设小区系统建设,综合使用“渗、滞、蓄、净、用、排” 六位一体的工程措施,将城市建成自由“吐纳呼吸”的海绵体,打造全国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做足城市绿文章,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切实保护齐山-平天湖、秋浦河、清溪河、九华河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和绿色生态廊道,统筹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生态廊道、护城河遗址公园、滨江绿化景观带、街头绿地、生态林带等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构建形成块、廊、网有机联系的多级城市绿地系统,让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提升宜居宜业功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公交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运营规范、管理科学的公交运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努力实现主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加快建设高效便利的宜居服务体系,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构建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市、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优化布局学校、医疗、文化设施、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地下管网建设。加快配电网改造,编制实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加快城市清洁供应设施建设,扩建池州天燃气门站,建设备用气源LNG气化站,加快老旧小区燃气改造。加强水源地保护与建设,统筹推进平天湖备用水源点、水厂新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雨污合流管道建设,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

增强历史文化魅力。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整合散布在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展示诗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加强池州府学、百子庵历史文化街区及杏花村、孝肃街历史风貌区以及古城墙、兴济桥、包公井、赵家洋房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注重城市建筑、风格、色调的人文内涵设计,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深厚、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深度融合,积极创建智慧城市,推广智慧化应用,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构建城市网格化巡防管理机制,建立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背街小巷、户外广告、小区物业等突出问题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建设特色县城和重点镇

推动县城扩容提质。按照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县城,以治脏、治乱、治违和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为突破口,加快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道路交通、市政管网、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围绕产业发展系统谋划新区建设,支持蓉城镇向南扩张,重点建设为九华山旅游配套的旅游服务基地;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促进仁里镇生态旅游休闲和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大力培育重点镇。突出产业特色和城镇特色,大力推进重点镇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培育一批人口集聚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重点镇。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试点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着力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推进以“一带、四片”为重点的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沿江发展带重点以牛头山、乌沙等镇为主,发展有色金属材料、装备制造、建材及造船产业;青阳-九华山片区重点以丁桥、酉华为主发展金属与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以九华镇、朱备镇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大渡口片区重点以大渡口镇为主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香隅—东流片区重点以香隅为主发展新型化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仁里—仙寓片区重点以七都、仙寓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

第三节 提升新型城镇规划建设水平

提升规划水平。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探索建立政府规划顾问制度,强化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数字信息平台。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推广单元化规划管理方法,推进近期发展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合理确定城市边界,划定城市“三区四线”,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推动城市集约紧凑发展。

提升建设水平。坚持精心设计、精致施工、精细管理,开展城市总体风貌特色设计,体现适宜的空间形态、体量尺度、色彩风格和环境景观。做好出入口、主干道、城市中心、城市新区等重要区域、地段设计,抓好单体建筑和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市政工程设计方案的比选优化。严格建筑质量管理,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建筑材料、装修装饰等全流程质量管控。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机制和城市地下管网(线)建设许可、风险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到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管理专业化,放开市政设施管护等作业市场,政府通过招标、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购买公共服务。推进管理数字化,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管理网格单元,落实网格管理人员,提高问题处置效率。推进管理扁平化,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考核标准、考核制度、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节 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以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市域范围内落户限制。研究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卫生计生等配套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福利一体化。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使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步享受同等待遇。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入住房租赁补贴方式,保障在城镇稳定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创新城镇化建设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规范透明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民生、维护公共服务设施的长效投入机制;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积极争取发行专项债券的额度,争取扩大专项用于城镇化建设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决定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推进PPP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建立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建立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镇管理新体制。坚持建管并重,创新城镇管理模式,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与专业化,实现城镇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转变,提高城镇管理效能。

第十二章  深入推进美丽村建设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战略转换。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再解决30万人农村饮水困难。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完善网络、提高技术标准为目标,重点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生命安全防护、村级公路网化等工程。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95%以上行政村通光缆,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30%。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第二节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镇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开展大病保险,加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整合利用现有设施资源,加快构建乡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节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科学编制村镇、新型农村社区和土地整治规划,将土地整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新居民点建设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继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与处理体系。提高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宜居村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示范创建。

第十三章  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到2019年,完成8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石台县脱贫“摘帽”;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方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扶贫开发规划项目2663个、总投资估算25亿元,重点实施生产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等五大类项目。产业发展类重点实施种植、养殖、林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突出光伏扶贫,建设89座6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2000个3千瓦的户用光伏电站。基础设施类重点实施道路交通、桥涵、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电网、贫困户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民生改善类重点实施卫生、村民活动中心等项目。能力建设类重点实施雨露计划试点补助、贫困家庭教育资助、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生态环境类项目重点实施环境整治、村庄亮化等项目。

精准实施专项扶贫。统筹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计生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突出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70%以上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促进贫困地区和人群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建立目标责任机制,明确县级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全面下放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实行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全面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定点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建立资金投入增长和管理机制,市县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制度,以县级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制度。建立社会扶贫机制,做好定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建立扶贫开发评估考核机制,把扶贫成效作为贫困县年度考核的主要目标。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池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