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宣城市十三五规划:推进低煤耗、环保型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原址扩建 适度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全文)

2016-12-01 09: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超超临界宣城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发展特色乡镇和美丽宜居乡村

增强12个全国重点镇(宣州区水阳镇、狸桥镇,郎溪县梅渚镇、十字镇,广德县邱村镇、新杭镇,泾县茂林镇、榔桥镇,绩溪县临溪镇,旌德县白地镇,宁国市港口镇、中溪镇)带动作用,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申报国家级、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美丽宜居小镇。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叠加的特色美丽乡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扩权强镇,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权力下放,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村建设全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治理全覆盖、自然村环境治理全覆盖”总体部署,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宜居乡村。做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布局规划,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推进中心村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到2017年,实现全市布点规划保留的619个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加强集镇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治理,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全面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自然村环境治理全覆盖。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完善农村社区配套功能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章 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体制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市场和社会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一节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产业技术升级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破解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中的难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到2020年,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30项以上、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800项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达50%以上。

实施创新主体推进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力度,研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的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按企业发展的时序(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针对性分批次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创新大赛,鼓励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推动产业由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引导企业走高企发展之路,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到2020年,4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

实施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全市统一公开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研究院和皖江禽产业研究院两大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使之尽快发挥作用;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完善一批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大企业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对社会开放,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外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综合运用市场培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引导推进各类开发区争创省级创新型园区和高新区,争取2-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成为省级以上创新型园区。

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集聚工程。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建立大学生、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或担任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人才和科教资源优势,推进高校深层次产学研合作;依托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等载体,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专项行动,对在我市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到2020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以上,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万人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提高到40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1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达到8.6万人。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突出企业家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企业家和“创业光荣、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发挥宣城青年创业园等各类平台作用,拓展众创空间,推广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十大创业基地。重点依托各中职院校,建立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实训基地;以大学生(知识青年、退役军人)为主体创建青年创业基地;市开发区和各县市区围绕创业重点人群,结合本地实际,各建设1个有独立场地的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聚集和链接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增强创新创业支撑能力。

培育百名创业典型。打造一支创业意识强、带动就业好、创造利税多、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企业家队伍,帮助其不断发展壮大。高规格举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培育和发现创业“明日明星”。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的创业历程、经验和成果,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

征集千个创业项目。建立全市统一的创业项目资源库。选择一批优秀项目向社会推介,实现创业者、创业项目与投资人的有效对接,促进项目成功转化。

新增万人创业就业。建立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实现创业政策和服务全覆盖。加强创业辅导,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建立创业者再创业指导和援助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券等方式,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融资需求。扶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独立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失林农民自主创业,农民致富创业,退役军人转岗创业,残疾人自立创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业;支持外来人员来宣创业。

第三节 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实行商事登记“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落实有关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的政策措施,推行生产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环境。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的原则,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有序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逐步实现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完善地票交易制度,完善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体系、流转地价体系和收益分配办法。

第四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各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隐性壁垒,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保护民营企业经济财产和合法权益。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具体办法,鼓励发展民营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受益。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切实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各项工作。鼓励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深入开展“名企、名品、名家”建设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向现代企业转型。不断优化商务环境,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到2020年,新增注册民营企业18000户、个体工商户7000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6%。

第五节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明确行政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收费清单,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越位”、不“错位”;对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不“缺位”。深化“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注册登记电子化及放宽住所等商事制度改革。建设全市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动态调整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服务时限。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清理规范行政收费和中介服务。按照“宽进严管”原则,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强政府资金使用合力。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完善项目评审和项目库建设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管,严格预算追加,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财税体制,合理划分市区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推动国税、地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密切关注和执行中央和省关于结构性减税及中期财政管理等政策动向,积极落实“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及时研究我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

深化投融资领域改革。创新重点建设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PPP等方式参与城镇供水、综合管廊等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制定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绩效评价制度。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培优培强市场主体,打造重点骨干企业。利用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积极探索社保和保险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基础上,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各项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宣州区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重点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充分发挥为农服务独特优势。

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一元化户籍登记。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户口登记政策,将计划生育等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推进“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并轨。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做好参保人员跨制度衔接。对于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允许其以个体身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在城镇稳定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供应范围。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科学确定政府、企业、个人分担比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推进郎溪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先行先试工作。

第五章 加快区域融合发展,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大力实施开放引领战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都市圈合作,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节 打造开放合作的大通道和大平台

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与江苏省南京市、溧阳市,浙江省杭州市加强合作,协调加快宁宣杭高速、扬绩高速、水阳江航道整治、芜申运河等重大跨区域项目进度,力争实现同步连网联通。与芜湖、黄山市加强合作,加快芜黄高速前期工作进度,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芜宣机场和机场连接线项目合作共建。加快商合杭铁路、杭黄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城段项目进程,推进既有宣杭线、皖赣线电气化改造尽快实施。与江苏省相关市共同推进镇江-宣城铁路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积极开展宿松-望江-东至-泾县-宣城、宣城-宁国-临安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打造对外开放综合运输通道。

建设对外开放大平台。申报并建成综合保税及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在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宁国、广德、绩溪等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或保税仓库,实现保税加工、物流仓储、展示交易等功能。依托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巷口桥铁路货运站(铁路物流中心)、水阳江宣州综合码头、港口货运站,加强与上海、宁波港、芜湖港等外贸合作,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陆水联运。成立市口岸管理办公室,积极申报国家内陆二类开放口岸。以芜申运河外贸航运开航为契机,扎实开展本市口岸作业区规划、申报、建设、协调和管理工作,力争2020年前批建。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进出口企业提供融资、订单、货代、退税等专业化便利服务。

推进通关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发挥宣城海关、宣城国检和查验场所的作用,做好本地企业报关、报检的政策宣传服务。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快落实区域通关、通检一体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全面实施无纸化通关,实行节假日24小时预约通关通检,提升通关验放效率。完善与沿海沿江口岸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推进“一站式”通关,共同营造便捷通关模式。

第二节 积极开展区域一体化合作

加快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利用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平台,与上海市开展白茅岭、军天湖农场等“飞地经济”合作,承接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效农业,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打造沪宣经济合作区。按照“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南京江北新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西湖区、杭州萧山区等加强对接,推动建立区域产业合作机制,重点承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羽绒家纺、五金机械、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萧山工业园、宁宣产业园、宁杭产业园、郎溪—溧阳苏皖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园区规划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超超临界查看更多>宣城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