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湖南发改委发布《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推进风电高效利用(附文件)

2017-02-10 09:15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本站关键词:湖南风电风电产业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新兴产业主体培育壮大工程。

完善有利于新兴产业主体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培育领军人才,壮大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针对制约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环节,加快人才发展政策和体制的优化和创新,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和动力,营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推进高精尖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管理经验和跨文化、跨领域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分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以创新创业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遵循人才需求、选拔、使用规律,形成知人善用、用得其所、合理搭配的良好机制。完善人才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柔性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自由流动、包容开放的用人环境。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对留学回湘人才和外省来湘人才创业创新支持力度。

——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骨干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做强一批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引导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申请注册商标、改进产品外观、包装和服务等途径,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评估机制,激励骨干企业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发挥引领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

——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升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建设创新机构,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向中小微企业扩散技术创新成果。加快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建立中小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定向、定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三)新兴产业集聚工程。

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

——建设长株潭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发挥长株潭地区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促进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进生命、医疗、信息、材料等领域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联动融合,形成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辐射源。发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出台一批有力度、有特色、有影响的重大改革举措,构建更加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创新要素跨界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好地利用全球创新成果。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孵化器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聚区。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在京广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密集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聚区。发挥京广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高端装备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在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等地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先进硬质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发挥洞庭湖经济带生态自然优势和满足生态治理工程重大需求,在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等环洞庭湖区建设生物育种、生物制造、储能材料、高端工程机械、环保技术装备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沪昆高铁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地域特色资源和文化独特优势,在娄底市、邵阳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永州市等地推进现代中药、生物育种、储能材料、陶瓷材料、数字创意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为中心,实施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进新兴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通过5年建设,形成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工程机械、基因工程、生物育种、C/C复合材料、信息安全等6大引领性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储能材料、增材制造、数字传媒、现代中药等30个创新活跃、知识密集、带动力强的区域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推动相关重大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在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重大应用示范。

——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聚焦技术创新和自主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实施高性能集成电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围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储能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需求,统筹布局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和生产制造中心,完善行业知识中心、数据中心、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实施“互联网+”应用示范。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农业、能源、医疗、社会保障、教育、政务服务、物流、文化、旅游、交通、金融、商务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应用示范。发挥互联网对行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培育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打造特色“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

——实施“智慧城市”应用示范。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示范。加强物联网架构研究,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在公共基础设施应用,形成覆盖全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加快推进商事服务、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治理等领域大数据应用示范。推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和大数据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交通运输监管、智慧旅游等应用示范。鼓励企业研究支撑大数据的新架构、新方法,提供数据租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服务。推进天河超级计算系统在大数据产业中的深化应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及产业链分析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环节挖掘数据资源商业价值。

——实施绿色发展应用示范。依托节能环保产业先进技术,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应用示范。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提升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印刷、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水平,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依靠生物技术,开展珍贵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培育专项行动,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

(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提升产业创新和发展应用的基础能力,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大数据、基因库、材料库等创新基础设施。

——提升网络基础。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建设,实施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宽带乡村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工程,提速扩容骨干网、城域网,优化宽带网络结构和性能,加快城市光网改造,推动光纤网络由乡镇、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缩减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差距,建成全光网省。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Mbps以上接入能力,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Mbps以上接入,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Mbps以上灵活选择。加快移动网络升级,实现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网络全省覆盖,无线局域网(WLAN)广泛覆盖,积极争取长株潭城市群进入5G首批试商用范畴。推进长株潭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群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IPv6)。加快建成我省互联网国际直连通道。

——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企业云计算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云计算大数据供给服务能力。布局建设医疗健康、教育等重点领域大数据中心和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省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基于云计算中心布局政务服务云、政务办公云、决策支持云、市场监管云、综合治理云、部门业务云等各类政务应用平台;依托大数据中心,布局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

——构建材料基因工程支撑平台。通过构筑可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合成与表征、专用数据库三大示范平台,形成支撑材料基因工程基础研究的基本软硬件条件和数据体系。针对材料基因工程的关键基础和共性问题,研发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

——完善生命科学公共技术研究服务平台。建设以大型装置为核心、多种仪器设备集成的综合研究设施,完善以规模数据资源为主的公益性服务设施,突破生命健康、普惠医疗和生物育种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建设转化医学中心,促进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适时启动农作物种质表型和基因、动物疫病、农业微生物研究平台建设,支撑农业生物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适时启动大型成像和精密高效分析研究设施建设,满足生物学实时、原位研究和多维检测、分析、合成技术开发的需求,探索预研生物信息中心建设,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数据、种质资源、实验样本和材料等基础支撑。

(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 本站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湖南风电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