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关于三峡不能不清楚的重要史实和事实

2018-01-12 15:06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者:王亦楠关键词: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抽水蓄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我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在社会上再度成为讨论热点,其中,《三峡大坝何去何从》、《三峡大坝终将炸掉》、《三峡欠一个向国人跪地谢罪的最后仪式》等一些严重违背历史、违背科学的文章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给很多不明真相的读者造成了极大误导,因为按照这些文章的观点,三峡工程不仅不是"造福今人、泽惠子孙"的"千秋伟业",反而成了"决策轻率、遗祸无穷"的"千古之罪"。

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社会各界如此关注三峡,那么,"为什么要修三峡、三峡工程是如何从设想变为现实、三峡工程的利弊究竟如何"等诸多原则性问题,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给予正本清源。为便于读者更清楚了解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和方方面面,笔者从四个角度指出关于三峡工程的不能淡忘、不能抹掉、不能篡改的重要史实和事实。

三峡工程是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代中国人(包括欧美专家)接力攀登,历经百年风雨周折而得以实现的宏伟工程。

1、孙中山早在1918年制定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三峡水闸、开发长江水电的设想。

"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是"实业计划"的第二大要务:"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分级坝堰,改善航道,壅流发电"。1924年孙中山在讲解《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时,更具体提出了三峡水力开发问题:"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从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制造大宗的肥料……"。

1919年,英国工程师波韦尔(SiaenyJ.Powell)实地考察宜昌至重庆段的江流后,提出了便利航运兼筹水力的《扬子江三峡水电开发意见》:"重庆至宜昌河道总长643.72公里,两地高差约157米,为世界各河所罕见。水势自高而下成倾泻之势,共有江流湍急之处35所……舟行其中无辗转避浪之余地,船损事故时有发生。为便利航行,免除航运危险,兼及发电……平流时之水力,实较美洲著名尼亚加拉瀑布多30%"。民国18年,扬子江水道整治委员会工程师陈湛恩撰文指出:"波氏计划实为整治长江上游之治本方法……依照总理实业计划之四要则:一、最为有利之图;二、三峡水道为四川人民唯一出路,为国民之所最需要;三、该地人烟稀少,抵抗力至少;四、建设水力电气厂,地位适宜。以任何要则言,均有兴办之必要也"。

2、抗战时期中美订约共同开发三峡水力,世界著名坝工专家提出了兼顾发电、航运、防洪、灌溉等多目标开发的"萨凡奇计划"。

1944年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对三峡地区进行了三年多实地考察,提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建议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指出电力、灌溉、航运或防洪四大利益之任一项都足以保证三峡大坝的建造费用,并特别强调:"扬子江三峡为一杰作,关系到中国前途至为重大,将鼓舞华中、华西一带工业之长足进步,将有广泛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之标准,将使中国转弱为强。为中国计、为全球计,完成扬子江计划实属必要之图也"。1945年中美签订《中美三峡工程设计合约》,约定三峡工程由美国代为设计、中国派员参加。然而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三峡工程因"财政危机、外汇困难",奉命"暂停"。1947年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致信中国同事时说:"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仅仅隔了两个春秋,新中国诞生,为这一当时世界瞩目的"伟大计划"带来了曙光。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治理长江水害、开发长江水力资源极为重视,并成功付诸实践。

他们多次亲临长江和三峡坝址视察,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的著名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即为三峡工程有感而发。1954年特大洪灾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修建三峡大坝防御洪水、确保长江中下游安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58年中央先后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北戴河会议上听取长江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情况,通过了周恩来总理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力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建设,要待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并批准修建丹江口水库作为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毛主席要求周总理亲自抓三峡工程、每年至少过问4次。关于三峡工程设计施工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全面展开。即使在灾难深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总理也未忘记三峡工程,1970年12月24日亲自向毛主席写报告建议在长江干流上"修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积累经验"。60年代丹江口工程和70年代葛洲坝工程的成功实践为三峡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峡工程建设又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1984年4月国务院批准"150米大坝方案"后,重庆市委向中央提出"150米坝高方案对重庆港及其附近航道没有改善,不能满足航运要求,建议把三峡大坝正常高水位提高到180米"。若满足重庆这一要求,移民数量将从30万猛升至100万,移民工作负担之大令很多人望而却步。1985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有关汇报后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因为有各种不同意见,1986国务院决定重新组论证三峡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全体代表表决,以67%的赞成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回首历史,从189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水力以生电"等挽救民族危亡、定国安邦之道,到1994年三峡工程在宜昌中堡岛正式开工,几代中国人历经整整一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实践,三峡才从理想变为现实。三峡工程来之不易,一部百年三峡史,正是近代中国强国史、奋斗史的生动写照。

原标题:关于三峡不能不清楚的重要史实和事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