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评论正文

从降价空间看海上风电的红海与蓝海

2018-11-23 10:21来源:能见APP关键词:风能设备年会海上风电中国海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于降低成本这个事情,两个方面,一风电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关心的是怎么提高产出,怎么把价值提高,国内已经进行认证的机型,满足最大风速的条件和其他方面的限制,都不会增加整个产业链最大的成本,这是要考虑的。二刚刚降到风机降不降,我们第一轮的价格肯定是往上涨,可以这么想象,我们都是前期回收研发成本,比较高的成本,到风机成熟之后,销售量增加之后逐步下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4兆瓦的风机7000多,后来说6000多,很可能就要8000、9000的价。5兆瓦、6兆瓦也碰到过,第一个小批量进行成本结算的时候,告诉我5兆瓦四年前2000多块钱。最近招标的一个价格,基本上6000多块钱。风机产品的成熟,降价是必然的。

还有前面谈到的关于海上风电风机的比例,我们通常说的风机的成本包括机舱,包括塔筒,包括每年的质保等等费用在内。按照江苏造价1.6万的水平,应该是40%,再高一点。福建和广东这些地方,地质条件不同,成本也会高一些。总的成本高的时候,风机比重下来以后,就是40%,不到40%。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摆在那里。刚才大家在讲度电成本,度电成本不是我们的项目成本,不含融资成本,不含利税。有可比性的事情,我们才可以放在一个桌子上进行比较。

主持人:陆院长,赵总提了一个核心,要让我们产出最大化,不要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失误,背后涵盖设备的高可靠性,涵盖精细化设计,涵盖每个产业链条紧密的配合,你在赵总的基础上还需要给我们提示的吗?

陆忠民:海上风电场目前进一步有竞争力离不开整个产业链整体,光一个厂家成本降不下来,整个产业链进行创新,进行规模化,生命周期的成本降下来,这才是努力的方向。设计单位,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我们这方面也有创新,离不开厂家,离不开施工单位,他们能力提升以后,我们几家一起,大家联动形成一个整体的组合体,共同对产业链未来的发展往平价上努力,大家可以做很多工作。

主持人:高总,刚才几位谈到了,如果想让未来整体成本持续的走低,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要规模化,规模化以后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你担不担心重新有朝一日会像陆上风电当年狂热的状态,带来很多集中式的风险?你担心这些方面?

高宏飙:我个人考虑过,如果出现不当,确实存在这个风险。我刚刚提到风机大构建如果出现批量的故障,这个后果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制造商甚至开发商的某一个项目真正就出现投资风险。国内开发的自然条件跟国外比还是差异比较大的,比如欧洲、北海、波罗的海两个方面跟我们有大的差异,一气候,我们的环境温度,夏天的环境温度远高于欧洲北海、波罗的海,会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钢结构防腐蚀。如果查阅文献资料可以查到墨西哥湾在海洋的速度远远大于北美其他的海域。同样环境对比中确实存在比较大的风险,这块风险在广东、福建、江苏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块一定要避免掉。二辐射疲劳,辐射疲劳产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批量风机倒塌,完全是可能的。江苏龙源公司也有比较深的分析。今年我们在电力检测中出现一台风机欠保护,我们还是很紧张,如果时间长,就在关键点出现损伤,会倒塌。我们做了一个检测,我们发现有几台是有的,我叫检测的人把风机的厂家、制造商、设计单位对比,对比下来出现一个情况,制造商中间没有规律性。如果我们大量开发中间的自然环境里面的,欧洲的比较长,我们比较陡,有可能出现滑坡。还有地质条件中,江苏、上海、浙江有一个总体冲砂的问题,逐步冲砂不怕,如果整体冲砂,要采取冲砂防控的措施来解决,很难处理。

主持人:刚才从你的话中,你对华勘院的信任和态度的表扬,中国的规划设计能力还是足以支撑我们在海上风电技术的需求。刚才高总说到了,无论是防护来说,还是海创来说,跟四位的相关度低一些,更多是提到了设备的风险控制。你们怎么做风险控制的,三位整机厂领导会从工艺设计到部件采购会给我们非常详细的解读。我想问的是面对海上风电的特殊性,除了保留在传统陆上风电的风险控制的能力和系统体制之外,还有哪些专门针对海上风电的一些特殊的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技术?

贺小兵:最重要的是要对风险识别,不管是资源条件,还是环境条件,还是海创、水温条件等等。我们设备跟陆上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把它找出来,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今后的运维管理过程中,要把这些关键点做到。大家明阳在广东,大家对海上风电非常关注,我们对台风安全风险点的控制就有相对详细的识别、把控和控制手段。我们不光是明阳,还有其他兄弟厂商也一样,这个设备下海以后,一定要针对海域情况搞。我们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可靠的运行。

何利志:海装风电设计过程中已经考虑了很多,我们设计陆域就不一样,我那天找到了一家供应商谈,一个主轴供应商,你润滑脂能给我一个比较准确的东西吗?他说不行,只能试着来,先多浪费一点钱,过几年赚回来。另外一家供应商给我说,按照某某公司的设计,你这个部件可以省20%或者10%。海装的考虑不一样,海上风电别走路上风电的道路,疯狂的上。这是第一。第二不要不顾一切降成本,为什么600千瓦的,中国人做出来不快,老外做出来快,因为我们规划不一样。我们做过调查,欧洲9年之内陆上风电出问题很多。如果我们还从陆上风电设计海上风电,寿命就在6年10年。

主持人:上海电气在整个风险控制肯定从西门子得到了很多经验,你们如何把西门子的经验跟企业的实际情况,又结合现在的成本等等考虑,把风险控制变得合理。

刘琦:说几个方面,一刚刚明阳贺总讲了风险识别的问题,海上风险的识别,那是数倍于陆上。设计阶段完全不可能把海上风电全过程风险点考虑晋剧,然后在设计上通过设计和其他的技术要求,质量保障来防范这些东西,做不到的。更多是数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刚刚何总也说了,我们跟西门子合作恰恰在这方面得到大量的加强。我们非常愿意跟大家分享,这是对个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我们的主机厂家在风险控制方面愿意过来一起交流,我们非常乐意。二这么多风险点识别以后,要形成一个全新的针对海上的风控体系,这是非常详细的。三参与海上风电全过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工程人员、运维人员加强培训。大家到海上去从事作业的,不管设计人员、工程人员还是运维人员,我们要做的培训,拿到的证书大概7-8本,陆上3本证书就够了,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四要控制风险就要舍得投入,不知道其他主机厂怎么做的。金风在这方面搞了海上风电培训中心,非常好,为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所做的投入,所做的贡献。上海电气这方面投入非常大,各种针对海上面对的问题,专门做了海上的培训中心。上海电气还不具备条件的,目前投入还没有到位的,派员工到西门子培训,到欧洲去培训。我相信业主也会考虑到这点,基于对项目未来风险控制,以及项目可靠性、经济性。

主持人:吴总提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和系统文件的完整性很重要,我先问袁总,海上风电,高总也提到了基础的防腐整个风险控制来说,叶片同样重要,叶片要考虑载荷、结构,还要考虑海上风电叶片的防腐。叶片跟整机企业联动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他们风险点的控制,你那里会有适当的技术、成本跟陆上的不一样,你们怎么满足他们对风险控制所提出的要求?

袁炜:两个方面,一请国外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帮助我们识别海上风电叶片存在的潜在风险点,针对这些潜在风险点来采取相关的措施。二叶片就是一些金属片的腐蚀,我们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与一些单位做深入研究。整机结合整机的需求来提出一些风险点,从我们的角度和整机的角度,做一些综合方案,验证方案。

主持人:协同非常重要,双方技术开放也很重要。

袁炜:真诚的沟通,把所面临的问题谈透谈深入,就有解决方案,落实到位。

主持人:白总,我特别好奇,除了你刚刚说的规模化以外,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手段来进行保证?

白建明:是有的,因为我们是多产业的公司,四个板块融在一块,而且其余的板块用钢量比较大,我们背后是华电集团的协同效应,支撑作用非常大,我们对钢材的议价能力比较高,这是第一个。第二资金池,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我们拿到的资本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华电集团也在做投资,有内部,有市场。集团也在金融化服务上给予很大支持。我们还是在上下游讨价还价协同能力上比较强的。

主持人:实际上我们能够保证成本还是靠金融的能力,融资的能力,议价的能力,整体协调能力,如果我们不像你们有这么大企业的话,想达到这样的成果还是比较难的,也给我们做一种启示,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多重能力的培养和协同。

提问环节:

时间差不多了,不知道在座哪位还需要跟台上几位嘉宾进行交流的?有吗?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Q1:目前海上风电几种技术路线,直驱、双馈、直驱永磁。我贺总和刘总、何总从你们发展的经验和眼光来看,将来大型风电技术应用上,哪种技术路线是最优的技术路线?

贺小兵:从陆上风机就有人问了,技术路线到底谁一统天下,我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任何技术路线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这三种路线几个关键点的区别,首先是低速永磁直驱,早期解决了很多大部件出现的质量问题,金风在这块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和摸索。双馈机组虽然目前在国内不在第一把交椅,但是全球的装机量是最多的。第三种路线是半直驱路线,随着机组容量的大型化之后,我们可能就要走中间路线,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中庸之道。直驱永磁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尺度和重量上会有一定制造上的极限。双馈也是同样的道理,最核心的部件就是高速齿轮箱,随着机组容量的大型化,相应带来材料、制造工艺和今后运维成本也会相应的增高。明阳走的就是中间路线。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三种技术路线都会存在,不能判断哪个技术路线好。

主持人:何总说说双馈?

何利志:也不叫双馈,叫高速永磁,我认为很多人产生一个误区,不管零部件多少,或者用不用齿轮箱,直接把每个部件都做得很可靠,如果只有三个部件,三个部件的可靠性只有98%,跟十个部件都是100%,十个部件更可靠,关键一个问题部件要可靠。在关键齿轮箱上,为什么有些人做得不好不坏,这是设计问题,过程控制问题,而不是齿轮箱一定会坏。从海上风电来看,永磁半永磁的也好,直驱的还是双馈的也好,个人兴趣而已,都有相应的长处,每个企业根据长处采取一种方式。我个人在海上风电用双馈机组的,因为维修成本的问题,就是高速永磁还是半直驱的问题。

吴改:说三个,一永磁还是双馈,现在市场上都在并存,都有合理性和先进性。明阳半直驱在陆上这两年刚刚开始批量,没法定义,海上是非常好的技术路线。二我们有三种技术路线,这三种技术路线,加上明阳的半直驱和高速永磁变流的,实际没有哪个最优的问题,每个技术路线只能是更优,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不断进行创新的空间,一年比一年更进一步都有市场。三我不同意贺总讲的,海上这个中直是最好的,大容量,永直直驱的很难,制造很难不存在,对10兆瓦甚至20兆瓦容量等级的,目前已经达到这个高度,没有任何问题。运输方面更不是问题,因为在海上,恰恰是大部件在海上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使吊装和未来的运维更简单。我认为永磁直驱在未来海上是很好的技术路线,很好的发展方向。

主持人:在重庆学了两字“耿直”,这个词在重庆和四川用得比较高,这个词送给他们都可以,他们回答都挺耿直的。今天刘总说金风在大丰做了一个海上培训中心,前一段时间我去培训中心看了一下,模仿电闪雷鸣等等很多东西,我去的时候,那个培训中心正好在培训,黑漆漆的,我们有三个伙子在水里面泡着,我跟他们说,你们上来待会,他们说还是在水下泡着,因为水下比较暖和。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我们老实说希望有人说面向大海春暖花海,实际上看到了电闪雷鸣、冰等等。我想想,海洋和海上风电其实是有温度的,只要我们做好了,就是非常好的事业。我刚才赵总说了,前期的规划和设计未来都是产能最大。高总也说了风险控制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的部件企业、制造企业都有更好技术储备。陆院长说全产业链的协同。后面的三位整机企业说,不管我们哪个技术路线是好或者不好,只要我们做好了就是好。白总提到了我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价格体系支撑,但是不仅仅来自于采购供应链的体系,来自于全产业链的协同,来自于金融的服务,来自于议价的能力,来自于我们跟银行之间的协同。最后袁总说让我降价不能降,但是给我600套还是能降,就是规模优势。在座的八位每个人都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协同起来,只要大家能够把所有的能力都拿出来,未来的中国海上风电一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局面。我们的伙伴从原来的陆上风电场的牛羊变成现在经常看到的螃蟹,原来运维考驾照,现在的同事考游艇的驾照了,将来不是考量到底跑得多远,爬得多高,现在考量是在水里面泡多久。从陆上风电到海上风电的转变,不管怎么样,有八位在,有八位身后的企业在,我们一定的海上风电一定会做得更好。八位专家给了非常细致客观,对全产业链非常好的解读。大家用热烈掌声感谢他们!我们热烈掌声感谢一下自己,谢谢大家今天的配合,今天会议内容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能设备年会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中国海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