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三门峡VS丹江口:水电资源殆尽双城记

2005-02-04 00:00关键词:三门峡水电资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相同的历史

  三门峡市,1957年诞生,前身是陕州。因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此开工建设而改的名字。流经三门峡的河流有34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黄河、洛河、宏农涧河3条河流。1978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历经40余年的建设,水电总装机容量41万千瓦,截至2003年底,累计发电300亿千瓦时。三门峡市已成为一个集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丹江口,一个有长久历史可供回顾的城市,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它的历史。本市境内有大小常流河57条,主要河流为汉水、丹江、浪河和官山河。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处于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是1960年代中国最壮观的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90万千瓦(6台15万千瓦机组)。1996年12月15日,因为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大关,成为继葛洲坝与刘家峡之后全国第三个总发电量过千亿的水电厂。截至2003年底,累计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由丹江大坝拦截所形成的丹江口水库,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泊”。由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在丹江与汉江的汇合口处诞生的丹江口市,得益于国家投入的10亿元资金,使当地经济由传统农业为主进入了一个以水利水电工业为主的历史发展时期。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由于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以纺织、印染、机械为主的军工企业成为丹江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使得面积3121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丹江口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湖北西部县市中,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前茅。

  与众多水电城市一样,三门峡市和丹江口市的工业依托电力优势,发展偏向于重工业。从1990年开始,逐渐形成以电解铝、钢铁为龙头的高耗能支柱产业。

  担任过十多年市经贸委主任的原三门峡市政府副秘书长宋天成这样“浓缩”了三门峡的水电之路:根据区域内煤炭、铝稀土、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三门峡市的工业发展形成煤炭、火力发电、电解铝、铝型材加工的高耗能产业链。高耗能产品占据三门峡市工业的重要地位,铝产业更是支柱产品,三门峡市三家大型电解铝企业的年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28.2万吨。

  而丹江口市供电局局长温桂林则用数字说明了丹江口重工业建设的速度:1990年丹江口市GDP总值仅7.1亿元,为发展经济,丹江口市立足于高能耗建立起化工、冶金、造纸、建材等支柱产业。汉江集团(即丹江水利枢纽管理局)下属的丹江铝业形成了年电解铝生产能力10万吨的生产规模。到2003年,全市GDP总值达到37.43亿元。重工业比重达90%以上。丹江口市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约8.7亿千瓦时,其中以电解铝和钢铁为主的高耗能企业超过85%。

  迥异的现状

  本以为道路相似的两个城市会分别在河南和湖北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水电建设之路,但历史却不容臆断。发展历史极其相似的两座城市,在近15年的时间里走出了迥异的发展轨迹。

  宋天成对笔者说,1990年,因为三门峡市具有“两面性”,于是它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转折点。所谓“两面性”是指,一方面,虽然三门峡市号称“水电城”,但事实上电力并不丰富,市属的灵宝县多年来一直使用陕西渭南电网的电。另一方面,三门峡市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年产量居河南省第三位,具备发展火电的基础条件。但是让位于“探花”位置的三门峡市底气不足的是这里的煤炭沸点比较低,不能进行大面积堆放,但这个看似不利的条件在1990年代却“因祸得福”—当时国内的煤炭供大于求,产品滞销。于是,三门峡市找准了这个时机,大量兴建燃煤火电厂,形成煤电联营,县域经济找到了出路。地方电厂建成后,电力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又加速了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上下游关联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门峡的成绩可以用数字来说明:截至2003年底,三门峡市9家小火电企业总容量超过48万千瓦,加上1997年投产的三门峡华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三门峡市火电装机超过108万千瓦。

  在三门峡热火朝天地走在新征途的同时,“丹江口经济的巨大风险已经显现。” 丹江口市一位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用这样的话语描述,“丹江口市的经济一直依附在对单一的水电能源和库区优惠电价的‘温暖关怀’之中,对水电的依赖极为显著”。

  曾经长期主管丹江口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位主要领导在媒体上撰文指出:“丹江口经济发展不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电而兴的丹江口工业没有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致使丹江口经济发展失去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事实上,优惠政策不是没有,丹江口市每年均得到由丹江口水电厂提供的数额不少的电量,享受每千瓦时不到0.20元的库区优惠电价,相比湖北省平均0.52元的电价,这个优惠政策的力度不能说小。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得丹江口成为湖北省三个至今仍隶属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电网之一。

  而丹江口市供电局的一位管理人员则认为,正是这样优惠的电价使得丹江口的高耗能工业发展早已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极限。现在丹江口市供电局的供电量超出了库区优惠电量的3倍多,有些重工业企业的供电价格甚至比供电企业的购电价格还低,导致丹江口的供电企业供电量越大,亏损越大。而市政府把低电价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法宝,随意承诺给高耗能企业以优惠电价,丹江口市的重工业企业比重因此达到90%以上,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污染大的弊端。同时,由于轻重工业比例明显失调,工业结构不合理,地方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保证一库清水进北京”,将是丹江口市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丹江口市一位工业界人士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进展,丹江口经济的风险已经显现。其影响除却丹江口电厂的发电量每年将减少10亿千瓦时外,从2004年5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对丹江口市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不少“双高”企业被强制关停。预计国家清理整顿地方擅自出台优惠电价的专项治理将会对丹江口高耗能工业产生不小的打击。

  “丹江口所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发展没有后劲的问题。” 一位丹江口市政府的官员这样说道。而对于众多工业企业关停后,丹江口可能出现的产业真空问题,丹江口市还没有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之法。

  转型在路上

  无论曾经经历过发展困惑的三门峡,还是正在经历发展困惑的丹江口,这两座资源依赖型城市的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包括普通老百姓谈论最多的经济名词是:“转型”。

  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发展历程证明,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其结局截然不同。而一直视水电资源为惟一资源的丹江口市发展前景在哪里?

  先行一步的三门峡市给出了两条路径:一是寻找新的电源点,二是把高耗能产业做深,做长。

  自三门峡市与相邻的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渭南地区建立起来的“黄河南金三角地区”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基地中的重点开发区之后,三门峡市就开始摆脱对三门峡水电厂的单一能源依托,在发展地方小水电的同时,坑口型火电厂发展迅速,经过10余年的建设,火电的装机总量超过108万千瓦。三门峡也形成了以4座220千伏变电站架构的220千伏主网架,110千伏网络发达的强大电网,日供电量达到1700万千瓦时以上。持续的能源供应给三门峡市高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三门峡市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李辉超说,10年之内,三门峡还要建成300万千瓦的电力装机容量,在20年内,三门峡发展的后劲很足。

  而拉长铝产业链也成为三门峡经济发展的得意之作。总产量达230万吨的氧化铝粉(电解铝的生产原料)项目正在分批建设之中;三家电解铝企业的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28.2万吨,形成了规模化经营;轮毂、铝板带箔材、铝管材、铝型材等铝加工产品的产量超过3.5万吨……依托高耗能产业的持续发展,三门峡市的经济发展也走到了河南省前列。

  那么丹江口呢?它的转型机遇在哪里?“虽然丹江口的水电资源已开发殆尽,也不具备发展火电的客观条件,但随着湖北省水电开发重心由清江流域转移到汉江堵江流域,十堰市(丹江口隶属于十堰市)水电建设如火如荼,全市在建水电工程总装机50.75万千瓦,签订了23个电站建设协议或合同,总装机122.15万千瓦,投资88.9亿元。丹江口邻近的竹山县、房县水电开发方兴未艾。按正常建设速度测算,到2010年,十堰市地方水电将新增装机100万千瓦以上,年增发电量30亿千瓦时。”湖北省十堰供电公司发展规划部陈灵辉这样说。他的想法很乐观。丹江口要做的,关键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形成持续发展。看来,一个新的水电城届时将屹立在秦巴山深处,丹江口的转型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门峡查看更多>水电资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