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提高基层农电队伍执行力建设

2007-12-17 18:10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农电执行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王岳斌安徽岳西供电有限公司

      近日,笔者随机对二十多名乡镇供电所电工进行了一次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调研,其中一项就是问大家当前最关心,需要公司必须重视并且尽力解决的三件事是什么?结果90以上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同工同酬;二是要求改变对农电工的称谓;三是要求改变农电工45岁辞退这一规定。故此可以说影响当前供电所稳定和执行力建设关键问题应该就是这三个方面,具体地说表现在经济收入上、政治地位上、社会保障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所以,当前供电企业要想稳定基层农电队伍,提高基层农电队伍执行力建设,关键是要从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纾民忧,解民困。

      首先是改善农电工待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电力,不能再简单适用过去减人增效的做法,把负担推向社会。可以说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人员编制、配置比较科学合理,所以我们应在加强供电所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勤俭节约、降低线损、拓宽电力工程市场及创办多经企业,挖掘潜能、开拓空间,这将是扩源增效必然的选择,且是今后增加职工待遇的重要渠道,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办到和得到的。

      其次是取消“农电工”称谓。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因社会出身、接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带有一定“色彩”的称谓,影响了农村基层电力职工公平就业、公平竞争机会和同工同酬的待遇,限制了农村基层电力人才上升的空间。如果取消“农电工”称谓,对他们心里是一个安慰,可以消灭他们与公司主业人员心理上隔阂,树立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同时又彰显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议可以将为“农电工”称谓变为“基层电力职工”或“从事农村电力工作者”,使他们有归属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再次,将农村基层电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乡镇供电所电工社会保障体系,使他们享有城镇职工所享有的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使他们病有所医,伤有所治、困有所帮,老有所养,从而让他们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之中。从事基层农村电力工作的这些员工,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生活、工作、待遇等方面都非常差的情况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二十多年,青春奉献了电力事业,却在老不老,年轻又不年轻的45岁时辞退他们,确实不合时宜。一般来讲这个年龄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最易出成果的时候,却扼杀了他们工作的热情、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另辟蹊径,有些难为情。过去因为电网结构非常薄弱,隔三差五经常停电,不是这里倒杆,就是那里断线,立杆、接线成了家常便饭,所以对农村基层电工工作年龄作了严格限制,有情可原。如今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电网结构普遍增强,倒杆、断线很少发生,加之随着农电职工社会保险的逐步完善,农电职工一到45岁就辞退的规定应该废除,享受城镇普通职工一样的退休年龄,这既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又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稳定的需要,更是着力提高乡镇供电所执行力的关键所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