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泛在电力智能配电网综合正文

长三角: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007-12-18 14:5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气设备长三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电气设备的生产厂家集中于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几个区域经济版块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群。关注宏观经济政策无疑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产业及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2007年,无疑将成为长三角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党的十七大提出关于区域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使长三角等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先行一步的地区,被赋予了更加明确、更加宏大的内涵。

  随着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长三角发展并带动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将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打造生态长三角,创新长三角”、“以土地亩产效益论英雄”、“让上海多一个西湖,让杭州多一个外滩”……今年以来,种种提法和口号让人耳目一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长三角发展与合作的思路和理念正在发生转轨。人们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提升长三角的软实力。

  事实上,正迅速发展的长三角,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以制造业为支撑的经济结构正在凸显危机,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和国家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又使长三角加工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端市场”的竞争法宝受到挑战……

  “长三角亟须从低成本为主的竞争导向,转为以创新力为主的竞争导向。”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咨询中心主任田伯平说,“这个阵痛期至少需要两三年。但就像春蚕吐丝成茧之前要蜕皮一样,长三角必须为成长付出代价。”

  “十一五”开局之年,苏浙沪三地不约而同地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新引擎”。苏浙两省启动了“创新型省份”建设,上海市颁布36条配套政策,以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也已开始运作,围绕《长三角“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推进区域科技政策对接与资质互认、推进长三角技术市场交流网络系统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多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以每亩土地创造的利税论英雄。”在长三角诸多县市,每亩土地产出率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评价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一种新的企业排名方法在绍兴市引起人们关注。当地开始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机制,并通过媒体每月向社会公示每亩销售额和缴纳税收前50强的工业企业名单。“一味圈土地、造厂房,靠消耗资源、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了。”绍兴市市长张金如说。

  这个观念在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共识。上海在全国首次编制开发区工业用地指南和能耗指南,通过对产出率、能耗、污染等指标的综合考评,来决定取舍。上海已有1000多家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江苏省无锡市提出,要在5年内,将单位土地的产出强度提高30%~40%。一个“腾笼换鸟”、清理闲置土地、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正在长三角几乎所有的开发区展开。(欣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气设备查看更多>长三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