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张博庭:辩证看待水电建设环境问题

2008-05-09 14:1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水电建设建设环境环境问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开发有助于河流水资源调节 
      近年来,很多不赞同水电开发的误导宣传都把水电站说成是引发水资源问题的根源之一。一些人不能区分水资源开发与水资源应用的区别,认为水资源开发也不能超过河流年径流量的40%;有的甚至把水电站说成是吞噬水资源的恶魔。极个别水电站管理不善出现的暂时的断流、枯竭等现象被无限扩大化,好像水电开发一定会破坏河流水资源,影响河流的其他功能似的。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我们认为水电开发的最重要意义,恰恰在于通过对河流水资源的人工调节,增加水资源,保证发挥河流的生态环境等功能。
目前,很多人认为解决水少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节约水资源,解决水多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防洪。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是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我们就会发现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蓄水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因为,单纯地提倡节约用水,完全可能会在洪水期加大洪水的威胁;修堤坝行洪解决了洪水的威胁之后,在现代水资源普遍短缺的情况下,一定会造成枯水期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因而,用水库蓄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最重要措施。蓄水水库是大型水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前我国水电开发的最重要意义首先在于调节水资源的需要。

一些认为我国过去的水电开发规划只注意水能资源的应用最大化,而忽视了河流水资源其他功能的看法是极不准确的。例如,目前我国13大水电基地中怒江的水电开发条件名列前茅,但却是最晚进行水电开发规划的流域。其原因就是因为怒江的下游不在我国境内,水资源矛盾不是十分突出。而我国的三峡、小浪底等已经开发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恰恰是需要它们调节水资源。这充分说明我国过去的水电开发规划,也一直是把水资源的调节放在首位来考虑的。
目前很多社会上的宣传都认为水电开发会造成河流的断流、枯竭,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水电开发的水库蓄水是为了调节控制水资源,从理论上说水仅仅被储蓄起来(水库新建成的初期蓄水例外),总量是不会减少的,除了让河水听从我们的调遣,根本就不会把水资源损失掉。个别水电站由于管理的不善出现的暂时的、局部的水量减少和断流,不能作为水电开发本身的缺点。水电开发之后上游地区水资源使用过量,更不能算成水电开发的罪状。水库蓄水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管理控制河流水资源的手段,至于管理的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管理者。

一些人过分强调水电开发淹没土地造成的生态损失,因此对我国长江上游的水电开发规划忧心忡忡,认为水资源开发程度超过了61%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实际上水电开发不过就是要把下游的自然湿地搬到上游,把过去被动的靠天吃饭,变成主动地靠水库吃饭,把不可控的水资源变成可控的水资源。只要我们的河流上游能够找到合适的位置,能把更多的水资源储存在上游又有什么不好呢?我觉得61%的比例不仅不算高,而且还有些偏低。即将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应该根据我国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加大长江上游的水资源开发程度,这样才能更有力地解决好我国的水资源矛盾。
现在一些偏激的环保人士反对在中国建设高坝大库,认为大型水库的淹没损失巨大。实际上他们不知道,中国当前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龙头水库建设。龙头水库存储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例如美国目前建有大小水坝8万多座,水库总库容是我国的很多倍。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库容仅为六千多亿立方米。由于缺乏龙头水库的调节能力,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建立具有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建设查看更多>建设环境查看更多>环境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