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张博庭:辩证看待水电建设环境问题

2008-05-09 14:1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水电建设建设环境环境问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站的水库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水库本质上是人工构造出来的湿地,应该具有天然湿地一样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我们现在的一些宣传,过分渲染水库形成初期的一些生态环境变化。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人工湿地完全可以和天然湿地一样发挥出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木格错、仁宗海就是若干年前天然河流被阻挡之后形成的高山湿地,谁又能说它会破坏了生态环境呢?所谓水电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事实上主要是水电开发后周围区域内的社会化、城市化、现代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伤害。如果人造水库的周围没有人口居住的社会需求,其生态环境作用与那些天然的湖泊决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水库对于水生物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水库建成之后,由于部分水流动的减慢不利于一些激流中鱼类的生存,同时由于水坝的阻挡也会对洄游性鱼类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绝不像一些人渲染的那样,河流会完全变成一串不流动的湖泊。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早就对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为什么也没见到一串不流动的湖泊呢?首先梯级水电站群绝不可能是所有的电站都是满库运行,而且即使满库以后河水也还必须要流动。其次,任何电站水轮机出水口的下方一定会形成一片激流浅滩的区域,可以为喜欢激流的鱼类提供生存空间。此外,因为水库蓄水后水环境容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会有利于喜欢在静水中生存的鱼类数量大幅增长。

从整个地球来看,水库湿地和天然湿地一样具有地球之肾的重要生态功能。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都是湿地数量不断减少造成的。1998年大洪水之后,我们还曾经为了恢复湿地和防洪采取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湖措施。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水库湿地的生态作用,并且有意识地把大量的水库湿地建在河流的上游,我们同样也可以增加湿地,同样也可以帮助解决防洪和生态问题。从全流域来看,大型水电建设难道不就是一种更有效的退耕还湖生态保护措施吗?
2006年联合国《世界水资源报告》明确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很显然,报告明确地提出了目前世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所谓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应该就是指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黄河上最重要的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后,为水利部加强全流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统一调度就杜绝了断流的现象。我国长江等河流目前的开发程度还很低,根本就不具备统一调度的条件。只有加速我国长江上游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开发,具有一定的水库蓄水量,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国家水利部门对长江水资源统一的科学管理和生态调度。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型水电建设恰恰是我们当前一种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水利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建设查看更多>建设环境查看更多>环境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