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会的调查与思考

2008-07-18 14:3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农电工供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县级供电企业农电工队伍中工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田杰贵州松桃县供电局 
农电工,故名思义,电力企业的农民工;所谓电力工会,是指电力企业职工代表委员的简称。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电工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如何协调企业与农电工的关系?怎样加快农电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以及在农电工队伍中开展工会组织工作?已经成为县级供电企业普通关注的课题。带着这一疑问,笔者对近年来松桃供电局农电工队伍中工会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此作出一些剖析,望能引起关注,以期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背景概况 
农电工现状:松桃供电局现有农电工194人,正式职工231人,农电工占职工总数的48,其中从业于乡镇供电所(站)的占95,而不在乡镇从业的占5,年龄大部分为30-45岁。从调查来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3,一部分文化程度略高农电工年龄相对较小,来自于大中专学校或是通过函授和自考渠道获得文凭。农电工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电力生产经营第一线,工资福利待遇较低,主要从事10KV以下电网及其配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和广大农村用户、中小企业的电量电费抄核收等相关工作。 
工会组织状况:松桃县共有行政建制乡镇28个,辖445个行政村,人口约65万。县供电局沿袭原有乡镇建制设立了9个供电所,19个供电站,作为县供电局的派出机构。目前,县供电局设立有局工会一个,工作人员7人。迫于形势和压力,06年又增设了一个农电分工会,工作人员5人。据调查,28个乡镇供电所(站)工会组织机构一个也未设立,也未配置工会专职人员。县局对职工实行三级管理二重领导,即设置局、局工会、正式职工和局、农电分工会,农电工管理模式。局工会负责管理系统职工,农电分工会介乎局、局工会之间,负责管理和服务农电工,并接受局工会的业务指导,由此形成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工会组织作为企业综合管理机构,必须以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已任,以协调企业与职工关系,特别是迫在眉睫的农电用工体制矛盾为主要工作内容,当好企业参谋,发挥推进器的作用。但目前工会工作的现状令人堪忧,大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工会工作离农电工的要求差距太大。农电工的非职业化用工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为关心的核心焦点,亦是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工会组织应有所作为。农电工在实行县供电局管制以前,是属乡镇政府管理的农村电工,其工作性质是半工半农。代管后,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考核考试,进行了择优录用,但农电工队伍基本构成还是原来的农村电工,其身份仍是农民。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接踵而来,工资、福利、劳保等不公平待遇一古脑儿堆积在农电工身上,压得喘不过气来,与正式职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调查数据显示,正式职工的工资发放较高,达上千元以上,而农电工的工资发放,除几个效益略好的供电所外,其它乡镇供电所(站)农电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不足800元。近两年,虽然农电工的处境和待遇较以前有所改善,比如成立了农电分工会,预留了养老保险金等,似乎让农电工看到了一丝曙光,但问题的结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因是企业的决策走向偏离了农电工群体,举措不落实,承诺未兑现。特别是对农电工的用工合同签订和投保问题至今仍处于政策的选择之中,犹豫不决。正式职工养老、医疗、工伤所有的保险都投,而农电工只投部分保险,这种人为划上的一道鸿沟,这些劳资分配的不公平,也势必会造成农电工的心里的不平衡。同样是企业的一员,同样的工作,同样流汗,凭什么报酬却有这么大的差距?这种本位颠倒的现象将直接影响着农电工思想情绪和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职工队伍的稳定,最终将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 

问题之二,工会工作与农电工队伍建设极不相适应。工会工作线广面长,繁重而杂乱,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职工尤其是农电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生存与进步。但眼下松桃供电局的角色定位,却是地位尴尬,作用虚渺。首先是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企业上下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认为工会工作不是硬指标,是软任务,不产生效益,也不带来经济,可有可无,无关大局。很少看到有人沉到基层,走进农电工群体当中去开展工会工作,也不做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制订远景发展计划。其次,工会工作在企业部门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全局仅有的十几名工会职员大多数还兼职,隶属于其它部门或岗位。工会要想开展工作,人员安排,活动布置,经费开支等都失去自主权。这种僵倔的工作局面缘自何因?答案是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设置不规范。南网公司最早提出了“以绩效为导向,实现管理到位”的管理理念,其内涵是要求在企业内部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人性化管理。但从该局工会机构设置来看,不尽合理。乡镇供电所(站)未设置工会机构,也未配备人员,即使个别所(站)设立了工会,那也是名存实无,大多数基层工会职员老弱病残,滥竽充数。再次,工作力量不足,兼职过多也是影响工会工作开展的另外一个原因。据了解,该局工会机构人员兼职过多,这些专、兼职人员既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各项兼职工作,通常是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运行,精力分散,无法安心于本职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经费无保证的问题长期存在。该局因未将乡镇供电所站纳入工会机构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因而没有专设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作经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活动费用都需要自理,致使农电工参企议企的愿望和热情逐渐消退,民主管理的氛围日趋淡薄,造成工会工作难以全面深入的展开。 

问题之三,工会组织建设自身乏力。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缺乏生机和活力,这对农电工工会工作的开展很不利。目前,工会组织的建设还处于一种滞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会职员素质普通不高,虽然大多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以致相当一部分工会职员不懂自己的业务,不知道企业和农电工需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去如何开展工作。二是工会职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不是年龄大体弱多病,就是能力弱,对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漠不关心,业务知识欠缺,习惯于等文件、等指示,依赖上级计划安排。对工会工作的理论业务知识欠缺,观念陈旧,缺乏大胆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办公设施缺乏,工作手段落后。工会办公设备简陋,缺少现代化先进办公条件,很多工作至今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提高不了工会工作效率。在工作手段上,突击性、运动式和形式上的成分占很大比例。例如仅仅将上级文件转发一下,宣读一下,没有将文件精神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落实下去,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这样的工会工作不会有多少实际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电工的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应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加快工会建设步伐,为农电工服好务,使工会工作适合企业发展和农电工队伍建设的要求。 

三、对策与思考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确立农电工工会工作的重心和位置,南网公司确立了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县级企业对农电工的高度重视和对工会职能的增加,一方面需要工会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一方面又要求工会增强理性思考,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比如,如何对工会职能,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从理论上、政策上做出科学的定位,如何科学布置工会工作,如何对农电工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工资福利的合理性发放等等,都需要工会以具体行动作出回答。要想使农电工工会工作步入快车道,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的和物质的激励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健全和创新各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农电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安居乐业,努力工作。 

二是理顺体制,工会应为农电工“验名正身”。在当前农电工已成为县级企业重要力量的情况下,应打破地域和界线,把农电工纳入一体化管理,实现与正式职工的同等身份、地位和权益。农电工的职业化道路究竟还有多远?农电工到底姓农还是姓工?这是摆在工会面前的首要课题。解决了农电工的身份问题,我认为其它问题就一刃而解了。10年来,农电工的本位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村电工转变成今天的农电工,由农民转变成工人,而且在县级供电企业里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企业不应把他们拒之门外,更不能把他们视为“二等公民”,要消除一些带有歧视和偏见性的政策,让农电工找到家的感觉。工会组织要认清形势,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善待农电工,不仅需要物质的大力支出,更需要的是人性的关怀和感情的投资。只有这样,工会组织才能发挥凝聚力、召感力、向心力的作用,工会工作才能走出困境,有所突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是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壮筋健体,探索一条适合工会建设的新路子。一要加强乡镇从电所(站)工作会机构建设,顾全大局。建议有条件的乡镇单设基层工会组织,可以按照农电工人数、区域位置和各供电所(站)的规模设置,撤消局农电分工会。也可以几个乡镇供电所(站)合并建一个基层工会,由局工会归口直接管理,以改变局工会鞭长莫及的被动工作局面。同时,配置好基层工会职员,并尽是减少兼职现象,使基层工会职员有时间有精力干好本职工作,让农电工有参与和享受工会组织活动的空间和快乐,增强归属感。二要加强基层工会职员的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批基层工会队伍,使基层工会职员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胜任工作;改善基层工会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施。三要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关心基层工会工作和队伍建设,经常深入基层工会了解其工作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要多给予扶持和资助,由此才能形成企业为人,人为企业的格局,最终获得良好的双赢效果。这个构想如果能够实现,农电工的工会工作何愁找不到出路?工会自身建设何愁不会锦上添花? 

四是办实事,求实效。将工会工作融入到农电工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办实事,就是要竭诚为农电工服务,要在生活上关心农电工,在工作上帮助农电工,在权益上维护农电工。多开展一些送温暖活动,多举办一些有利于农电工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比如,对农电工节日慰问,对困难农电工资助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恰恰是基层农电工所需要的关怀,农电工必将受到温暖和感动。为了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听取农电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工会还应组织农电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要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技能比武、体育竞赛,要利用重大节日或重要场合进行《工会法》、《劳动法》的宣传,多开展一些高温酷暑、野外作业等关爱活动,让农电工真正享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爱岗敬业,为企业作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总之,新形势下的农电工的工会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农电工工会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切实提高工会队伍素质,完善工作机制,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手段,才能确保工会工作在农电工队伍中的全面开展,推动农电事业快速、顺利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企业与农电工矛盾关系的应有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电工查看更多>供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