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珍藏30年】电费单里看变化

2008-09-26 15:2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30年珍藏30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陈超群
       这月初,家住龙海市榜山镇锦溪村的许月秀大娘,在家中轻松地通过互联网,缴交了本月电费,看到坐在一旁的老伴正吹着空调、看着电视,嘴里还叼着一支烟,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许大娘走上前,把电费清单一扬:“一个月250多元,真有点舍不得。”可看她满脸堆笑的神情,老伴知道她心里乐着呢!这几年,孩子都毕业,找了工作,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初期翻了好几番!瞧,如今许大娘家,不仅仅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每间卧室都装了空调、摆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家用电器样样俱全。
      然而,改革开放30年大潮中,供电企业的日益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那些便利呢?我想许大娘这30年来收集的电费单最能见证这一变化。
改革开放前,锦溪村还未通上电,照明基本靠煤油灯、蜡烛,更别谈电灯、电视,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装电池的收音机,大部分村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生活。

       1978年,改革春风拂晓大地,35KV高坑变电站投入运行,锦溪村架设了电线杆,拉上了电线,村民用上了正常电。那时许大娘家里的唯一电器是1盏15瓦的电灯,大娘记忆优新地说,以往照明用惯了蜡烛、煤油灯,煮饭嗅惯了牛粪味,忽然看见了电灯,那份惊奇令全家人感到温暖无比;每月电费是2块钱,但全家人为了节省这2块钱的电费,只在晚上吃饭和睡觉前才拉一下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35KV高坑变电站虽然不断地扩建增容,但变电站总容量仅为1.5万千伏安,且担负着榜山、颜厝、东泗、东圆、双第等5个乡、镇的供电任务,电压低,线损高,供电可靠性差是其不可避免的难题。当地农民如此形容:电灯通电不见亮,电视有音无图像,抽水机嗡嗡不出水。当时,许大娘家里的电器是3盏220v的白炽灯和一台18寸的黑白电视机,大娘回忆说,那时电视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只能成为家里的摆设品,因为白天一般信号不好,无法接上频道,而晚上如果想要看电视,就必须在黄昏电灯初亮前先开机等待,否则电视机就会“黑着脸”无声无息地卧在那里,稳压器也不起作用,住得偏远一些的家庭甚至连白炽灯都无法正常工作……许大娘的神情让人感觉得出,当时的条件差、用电难!然而电价高,服务不好,也是昔日村民碰到的又一难题,那时每度电电价是1块8毛,许大娘家每月电费在8块钱左右,有时碰到了断电还要四处求人维修。

       2000年,农村电网经过全面改造,特别是供电公司实行“供电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电能质量明显提高,原来承包电工被供电所电工所取代,碰到停电,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特别是“两网一同价”等惠民政策的实施,电价由农网改造前的每千瓦时1.80元降为目前的每千瓦时0.54元,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娘家也和其他村民一样,走进了电气化时代,原来18寸的黑白电视机光荣下岗,换成了一部29寸大彩电,还买了台VCD,拉进了和现代生活的距离,厨房里也新添了电饭煲、电热水壶……老两口再也不用烧煤煮饭了,家里环境也清爽了许多。这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女儿坚持要为家里买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大家电,可大娘怎么说也不肯,还因此与女儿红过一次脸,大娘有自己的理由:虽然农村电网改造了,但供电可靠性还是不稳,跳闸现象严重,由于供电能力不足,遇到三伏天和三九天就要拉闸停电,买了也白搭。
       2008年6月,倔强的大娘一口气从商场里搬回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大家电。原来2008年锦溪村被列为农村电气化示范村之一,镇里新建了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村里的125千伏安的变压器被换上了315千伏安的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高压裸导线被换上了绝缘导线,进户线全部采用了铜芯套户线,如今安全可靠的电网框架,高等级的送变电线路,让锦溪村有了质的改变:电价低、电压稳,一年到头也停不了几次电。

        炎炎烈日里,在空调下面吹着凉爽的冷风,喝着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笑咪咪地看着手中的电费单的大娘,感叹着30年的拼搏,30年的辉煌。(漳州电业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