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会展正文

大批“80后”“90后”青年学生 与世博共成长

2010-12-28 09:36来源:新华网关键词:世博会低碳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上海世博会已精彩落幕,但台北案例馆的“垃圾不落地、垃圾零掩埋、资源全回收”的展示,让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王明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暑假,他和其他七位同学通过努力,把台北经验“搬”到了河南省新密市:规划专门路线,以车辆定时定点回收的方式,逐步减少垃圾桶数量,降低垃圾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帮助当地居民学会垃圾分拣,主动参与到资源循环利用中去。

“我们设计的新方案投入不过千余元,但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文明和健康。”王明远说。

上海世博会渐行渐远,但世博会凝聚起的全球智慧及其主题理念正深刻影响着热情关注并亲身参与盛会的大批“80后”“90后”青年学生,他们正以更加自觉的行动,与世博共成长。

“小白菜”的“二次上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刘小茜等八位同学曾经是世博志愿者,当“小白菜”的经历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世博会结束后,他们选择了走出上海,去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参展城市实地考察和学习。他们围绕智能城市、低碳家族、文化多元和创新、文化传统继承、绿色空间营造等专题,深入梳理各个城市的发展智慧,丰富自己的世博收获,进而形成了推广城市最佳实践的心得和建议。

“望闻问切”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2008级学生刘晶晶的专长。在世博园区当“小白菜”时,她注意到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导致分类管理的垃圾桶名不副实。回到学校,她和其他四名同学依据近红外光光谱分析原理,研制出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这种垃圾桶可对垃圾进行光谱分析并发出提示声,以此帮助人们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并选对投放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庄瑜认为,伴随世博成长的“海宝一代”,有了更加开阔的人生视野以及独特的分析问题角度,不仅注重自我,也关注他人和社会。这一成长不仅惠及自身,也将惠及未来中国。

身边小事里的智慧和责任

世博期间,上海大学有8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各类志愿者工作。参与伊始,他们就给自己提出了新要求: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多走路,四楼以下不乘电梯,少开空调;用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形式取代纸质通知及刊物,践行无纸宣传和无纸办公。

这些低碳承诺的效果有多大?上海大学算了一笔账:8000多名学生一共可减少碳排放32吨,相当于200多棵大树一个月吸收的二氧化碳,或者一辆小汽车行驶1.3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上海建桥学院,日语专业2009级学生韩鑫等五名同学把目光放在了学校食堂上。经过测算,他们发现由于过多使用塑料袋、纸盒等一次性产品,食堂一周因此造成的碳排放多达近1.3吨。怎么办?他们向学校提出了全面推行淀粉全降解餐具并在师生中进一步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理念的建议。

上海海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7级的六名学生走进了34家大型超市,对冰箱冰柜能耗展开专题调查。他们发现,每家大型超市月均电费支出高达40万元,其中一半左右的电力消耗来自冰箱冰柜,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品陈旧、节能效果差,以及场地狭小、摆放拥挤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世博会查看更多>低碳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