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井喷中国核电发展能否冲破瓶颈破浪前行?

2011-03-10 10:46来源:新能源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必须要有资质,而且是双重门槛,一是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准入资质,二是核电业主采购产品的供应商必须要有合格供应商的资质。”张华祝说。而资质的颁发也是层层筛选,在众多零部件供应商中拥有核电资质的甚至凤毛麟角,比如核岛2、3级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持证单位仅有海陆重工(002255,股吧)等十几家企业。

那么,拥有设计制造能力和资质的企业必然是受益主体,如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一重、二重等。广利核也是其中一家,郝志坚总经理提到,“核电设备商在分食核电建设蛋糕时,反过来促使设备商加速科研,产品将不仅用于核电领域,也可用于大型石化和火电领域,这对制造企业的拉动将超越核电市场份额。以大型铸锻件为例,一直以来能做的只有两三家跨国企业,一重近期宣布,已经完全可以给二代改压水堆和AP1000提供用于压力容器的大型铸锻件,意味着这部分原本属于外资的份额国内也能分摊了。”的确如此,就广利核本身而言,其自主研发的数字化仪控系统也可以用于非核电领域,市场空间再次被扩大。

还有一支资本在移动,即外资,甚至有些业务涉及核电的跨国公司把亚洲总部陆续迁到了中国。“以前我们全球CEO几年都不来一次中国,现在一年就来两三次。原因很简单,在其他国家几年建1台核电机组的时候,中国一年就可以建几台。”核电数字化仪空的设备商英维思运营管理中国区高级市场经理刘佳如此说。

以上仅仅是建设阶段的受益者,在运行阶段还有另外一批受益者在蠢蠢欲动。“8+N”是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的一个新理论,他认为,虽然现在只有中核、中广核、国核技、中电投4家企业可以入主核电开发,但是其他4家发电企业不会袖手旁观,已然在谋篇布局,“如果说五大集团吃了不重视新能源的亏,那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新兴能源的投资机会,所以迟早要进入这个行业,将来的格局必然是8家为主,N家地方企业为辅。”

比如中电投,在火电亏损的情况下,2010年盈利50亿元,这其中核电几乎贡献了五分之一的份额。而同为五大发电集团的华能也已经开拓新的项目,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已经成立,正大力推进石岛湾核电基地开发。并且,白万纲所说的“N”已经有企业崭露头角,江苏国信就是其中的代表,秦山一期、二期、田湾以及辽宁徐大堡等项目中,江苏国信均从中核手中分得了一杯羹。

而对于第三类的资本市场,那就无法预估了,更无法限制“热钱”的涌入,其中的分食者也五花八门,有大企业、金融机构,也有外资和散户。安信证券就提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二重重装、南风股份、中核科技、江苏神通(002438,股吧)、湘电股份、奥特迅等企业已经受到股民的追捧。

铀矿遗痛

天然铀储备中国已经落后了日、美等国三四十年的时间,上一轮痛失先机的教训使得中国不得不把天然铀储备上升到国家战略。

好消息终于传来。

日前,中核集团首个铀资源海外开发项目——尼日尔阿泽里克铀矿项目试生产出第一桶铀,标志着生产线全流程打通。这也是自2007年国核海外铀资源开发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海外开发项目。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国内生产、海外开发和国际贸易三条渠道并举的保障体系,但是,铀矿开采毕竟经过了20年的冷淡期,无人勘探,无人规划,已经慢了一个节拍。幸好,这个冷淡期是世界多数国家共通的,不仅是中国。

在2011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提出,“中国不做核电就没有出路,要加大天然铀的开发力度,完善国家天然铀储备体系,国内还有潜力,应积极参与天然铀领域的投资和开发,并加强与中亚、纳米比亚等国天然铀的合作。”

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早已动手进行铀矿储备。日本也正式加入蒙古铀资源竞争,欲与美俄一较高下。美国专家称,日本已针对铀、钚和钍三大核原料制定储备计划,以其目前的储备速度,10年后日本核原料储备总量必将超过美国,而且将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的起步已经滞后,美、日、法、俄的布局早就开始了,而且是以国家名义组织的,举全国之力,而中国早期的天然铀储备竟然是中核一家的自发性行为,时至今日,才上升到国家层面,已经失去了时间和战略的优势,势必困难重重。”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说,他曾专门研究过日本的产业布局,为的是给其客户中核和中广核提供一些战略参考。

铀矿的滞后,确实留给高速发展的中国诸多遗痛,而如今,铀的问题已经不再只是价格的飞涨和加大勘探力度的问题了,而是加大了非市场因素的制约。

停滞20年痛失先机

在进入快速发展之前,有20多年,中国几乎停滞了对铀矿的勘探。

“地质勘探不打钻是不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家给铀勘探的资金很少,队伍都很难维持,”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说,“因为过去一段时间核电发展停滞了,铀的需求量自然就减少了。”

还有一个缘由。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和前苏联签署核裁军协议,拆下核弹头,把大量的军用铀,也就是高浓度铀稀释成低浓度铀,供核电站使用。因为核武器级别的铀是90%以上的U-235,核电站只需用3%—5%的浓度,这些军用铀可以稀释出几十倍的核电站装量,所以过去的20多年,国内、国际铀需求增长弱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