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井喷中国核电发展能否冲破瓶颈破浪前行?

2011-03-10 10:46来源:新能源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利用海外资源发展本国核电已经成为各国通行做法。中国利用海外资源起步较晚,但在这一轮核电发展中却占有先机。开发海外铀资源和利用国际天然铀贸易,获取资源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但是,“铀储备已经重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国却在这方面落后了,不要让铁矿石的今天成为铀的明天。”白万纲说业内已经体会到了危机感,只是苦于我国还没有可以和国际矿业巨头相抗衡的大集团公司。

白万纲认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从国家层面加快布局。美国、法国、日本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而中国的天然铀国家储备才刚刚起步,“央企今年的总利润是1万多亿元,但是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就赚走了7千多亿元,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整个中国在为他们打工”。

铀矿之争价格并非重点

铀矿的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每磅4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每磅56美元,目前还在持续上涨。再追溯到过去十年,则是从每磅10美元开始的。甚至最高位时到过每磅130美元(2007年的时候所有大宗商品都在高位运行)。

安德烈?瓦勒里?博尔德来中国考察,接受了《能源》杂志记者的采访,他打开一张图表,这是一张从1995年开始到目前的国际铀价走势图,明显是上升的趋势,而且有时跳跃很大。博尔德所拥有的这家名为Academy&Finance的机构,正是为各种矿业企业和投资者搭建一个交易和共享的平台,所以,众多稀有矿种的情况他都了然于心,包括铀矿,在过去的4年中,这个机构主办了34场关于铀矿投资和能源投资的会议。

铀矿价格将会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持此观点。安德烈?瓦勒里?博尔德说:“铀矿是稀缺资源,随着核电的大发展和需求量的猛增,铀矿的价格必然上涨。”但是,他认为对核电企业来说,最不能接受的不是铀涨价,而铀供应不上,因为核电站一旦停运带来的损失将是惊人的。采访中,有专家测算,以AP1000为例,投产后一台机组一天的发电收入就高达上千万。

某核电站人士也坦言,铀燃料只占其运行成本的15%,所以,铀价格的上涨对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现在56美元可以接受,2007年的130美元也可以接受,甚至再高到200美元也不是无法接受的”。

况且,全球核电在复苏,特别是亚洲核电的快速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信号——铀资源的需求要增加,这必然会刺激铀矿勘探和开采的投资,所以全球铀产量增加的趋势一定会出现,这是积极的因素。

但是,价格并非是重点。安德烈?瓦勒里?博尔德就认为,现在很多产铀大国政局不太稳定,比如哈萨克斯坦;还有一些产铀国运输等条件落后,比如蒙古,受制约的条件很多。而且,当前资源条件比较好的铀矿已经被瓜分完毕,新加入的国家想分得一杯羹会很难。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提出,核电企业应当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在国际铀资源定价中的话语权,而最主要的做法就是积极参与到海外铀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中去,同时与国际上主要的铀矿生产国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以保障铀资源的稳定供应和降低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白万纲却提出了一个更为犀利的观点,“稀缺资源政治化是国际趋向,铀矿本身如果看成产品交易,那价格是随市场走的,但是考虑到以后国家发展会‘去全球化’,推行国家间的竞争,国家就像企业一样,未来的格局是若干跨国公司和其国家为主体的联合竞争,所以铀矿肯定会政治化。铀价自然会涨很多,但不是关键,管制和交易壁垒才是关键问题。有可能交易的附加条件就是对铀矿的用途进行跟踪,趁机要求铀矿进口国把核技术透明,如果铀矿用在了我们自己研发的技术上却要全程被管制,将是长远的威胁。”

“价格问题只是产业界经营者的思路,而国家主管部门则一定要考虑得更长远,如果在核透明上有博弈,铀必然成为博弈品。”白万纲说,“所以,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铀资源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技术之争

加速发展必然引发诸多的不适应,能否如愿破题?

核电大发展,铀矿的难题是重中之重,需要举全国之力给予解决。但核电问题绝不仅限于此,还有诸如技术之争、安全与恐慌博弈论等诸多难题期待进一步破解。

但是,行业专家的话不无道理:“不能等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了再去发展核电,会错过大好时机,我们要做的是边发展边解决问题。”

技术之争关乎谁的利益?

面对核电的大发展,技术之争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是用二代改进技术,还是用三代技术?

部分核电专家认为除已经核准的二代改进型机组外,新上核电项目原则上应以三代AP1000系列机组为主,但还有一些专家则认为二代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已经完全满足了我国核电当前发展的需要,在三代技术尚不成熟的条件下,批量化建设将造成很多问题。

在2011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对核电技术提出的要求是“做好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重点提出2011年要加快AP1000四台示范机组建设和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的技术研发工作,早在十年前中核集团就着手实施了,也相继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6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之后,中核集团以国际上三代核电技术指标为研发目标,投入了1.7亿元计划开发出更为先进、国产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出口的核电技术,即CNP1000,也就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国内最高水平的百万千瓦级商用压水堆核电站。

但2008年,中国确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之后上马的核电项目均使用AP1000技术。这曾经引发了核电业界对于“自主创新还是引进”的路线之争。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专家委员会委员郁祖盛和他所供职的国核技是AP1000的推崇者,他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AP1000从技术上讲是很成熟的。其正常发电的设备都是20年以上的技术。AP1000做到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这是一项创新。之所以做了两年多,组织了几百人的队伍进行谈判,就足见国家对AP1000的认可。”

但是,由于AP1000规模化投产在2012年以后,在过渡期,各地方政府上马核电的积极性很高,现在要想完成2020年以前8000万千瓦的目标,以张碌庆和路风为首的核电专家认为“还得用二代改技术”。

然而,当这两家争得不相上下的时候,第三家公司——中广核的EPR又被人拿出来做比较,因为国内仅有的两台EPR机组都是中广核花几亿欧元引入的。按理说,EPR与AP1000同属三代技术,只是一家代表法国,一家代表美国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