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井喷中国核电发展能否冲破瓶颈破浪前行?

2011-03-10 10:46来源:新能源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郁祖盛等专家认为:“EPR和AP1000同时出现在国内市场上是一场悲剧。因为中国的技术人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本来就不够,这样两个技术同时研究必定分散精力。”但是,似乎这些技术已经被注入了外交的色彩,“美国和法国,两者都无法舍弃”。确实如此,中广核和法国的合作已经长达20余年。此次引入EPR也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法国总理菲永与中国互访中极力促成的一桩姻缘。

但无论如何,从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还是可以嗅出AP1000更胜一筹的气息,技术之争也可能会告一段落。

一边是安全论一边是恐慌

如果说技术之争是三大公司之间的事情,那么核废料和核泄漏带来的恐慌则是由普通民众中爆发的,因建核电站而举家搬迁的事件依旧在不断上演。

有一年夏天,当时秦山核电站还在前期建设中,远没有到运行阶段。突然有一天,一大批村民怒冲冲地跑到核电站去质问,为什么他们养的蚕都无缘无故地死了,必定与核电站有关。核电站的负责人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知道村民前来的缘由,而这个蚕死亡的事故完全与核电站无关,因为只是建设期,还没有任何的放射燃料入库;悲的是村民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因为即使运营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后来调查发现是一家水泥厂的烟尘对桑叶产生污染,蚕吃了被污染的桑叶才死的。

无独有偶。2010年,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泄漏事件,曾经一度引发恐慌。其实专家称,这次事件根本就算不上事故,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核电事故分七级,从第五级到第七级才叫事故,第一级到第四级被称为事件,而其中,零级和一级是被允许的,大亚湾的两次事件均为一级事件,就如同一辆汽车设置了100公里,但是跑101公里和102公里都没问题,到103公里系统就会报警,如果不调整回来,到104公里就叫异常了,但104也不能说是事故,仅仅是异常。

这样的案例又何止一个?白万纲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去核电站考察,他说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饭店服务员和出租车司机都会对他讲述一堆诸如“核电站的某某得了癌症了,某某家的牲畜死了”等话题。

当然,也不仅仅在中国,前不久的德国就爆发了一次大游行,数千德国民众包围总理办公室,十万民众走上街头,要求默克尔总理停止使用核电站的计划。可见,核电的威胁论已经蔓延到全世界。

消除恐慌变得越来越紧迫。白万纲说:“我国民众的恐慌与欧美不同,欧美多是来自一些别有用心的NGO组织的煽动,而我国的特点是,对核的恐怖来自于政府的回避,所以民众会越想越害怕。”

“对于核废料的问题,中国采取不宣传、不声张的方式,各地政府非常害怕把这个事说清楚,怕影响当地招商引资的小气候,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对核问题进行探讨。”白万纲说。

而专家口中安全的核废料究竟如何处理?第一种是乏燃料经处理后生成高放废液,再经固化工艺过程变成物理化学性能比较稳定的玻璃块体;第二种是建设地下处置库,把乏燃料直接埋藏在500米以下的可靠岩层内,第三种是经分离嬗变,回收再利用。不管是哪种处理方式在技术上都是安全可行的。

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场美国人的辩论,题目是“这个世界需要核能吗?”最终现场的统计结果是支持核能的占65%,反对者为35%。这是一场民众参与的大讨论,试想,如果把这场辩论搬到中国,最终的支持率会有多少?

就在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铀资源,为了降低化石能源占比,为了研制成熟的核技术而攻坚筹划的同时,民众却对这个看似神秘的领域知之甚少,甚至敬而远之。为何?缺少一种沟通,一种核电业和民众的沟通。

“核能其实并不神秘。在我国,核电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核电的电价甚至还低于当地的标杆电价。核电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不仅仅是国家的支持,也包括民众的理解与认可。”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如此表述。

张华祝:让更多人了解核能

核能需要更多人的理解,为了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就需要更多地去和民众沟通。

张华祝,在核能行业工作了几十年,历任两届中央候补委员,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原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他,在接到《能源》杂志的约访函后,极短的时间里表示接受专访。当时,他拿出几张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的纸,笑言自己针对提问是做了功课的。其实,原因很简单,他希望传递一种理念,即核能需要更多人的理解,为了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就需要更多地去和民众沟通。

《能源》:按照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目标测算,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8倍,很多人说未来十年将引发核电的“大爆发”,您怎么看?同时,核电发展将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