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井喷中国核电发展能否冲破瓶颈破浪前行?

2011-03-10 10:46来源:新能源关键词:核电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华祝:我认为不应该用“大爆发”来表述核电的发展,应该是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我国自2005年以来共核准了34台核电机组,2010年建成投产了2台,目前还有28台在建,4台在等待开工。按照建设的计划工期,2010年底前开工的机组都会在2015年底前建成投产,所以,这样算来,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的目标可以提前5年实现。今后的五年我国还要再建380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每年还要有8台左右的机组开工,这个强度与过去五年差不多。到“十三五”,我估计还会以这个速度发展。所以我说,我国核电是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态势。

核电发展将显著带动核燃料、核电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建筑安装、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供应商进入核电领域面临两个关卡,一是要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进入资质,二是要有合格供应商的资质。只有取得这两种资质的企业才有可能拿到核电订单。同时,那些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并提供技术的外资企业显然也会分得中国核电发展的蛋糕。

《能源》:您曾经说过,“核电是当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能否解读一下核电作为替代能源的意义?为什么核电是唯一大规模替代能源,它与风电、太阳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相比有何优势?

张华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发展的历史足够长。核电在工业化国家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最近的20年,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老机组的技术改造,以及管理的提升,使得现在的核电发展很好,积累了丰富经验,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日趋广泛。其次,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全球发电量中,核电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比例,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满足人类电力需求的三大支柱。第三,从核能技术长远发展(50—100年)来看,随着快中子增殖堆后处理闭路循环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将大幅度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从理论上讲,可满足人类数千年利用裂变能的需要;更远地看,聚变能的开发利用,有可能为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但这是数十年甚至百年后的问题,为了这个目标各国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我们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核聚变重大科学工程的研发。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核能是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并且,作为电源,与火电厂相比,核电厂除了要求带基本负荷满功率长期稳定运行、电网提供可靠的备用电源保障以外,并没有其他特殊要求,不需要电网在吸纳、传输方面采取额外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讲,核电站是可靠的优质电源。与风电、光伏发电相比,核电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长期稳定、带基本负荷满功率运行,气候、日照条件变化对它不产生任何影响。此外,核电技术成熟度高,经济性能越来越占据优势。

2020年核电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应该能达到3.5%,在国家承诺的“争取到202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左右”的目标中,核电应该能贡献1/5-1/4的份额。

《能源》: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天然铀年产能为1040吨,实际产量只有750吨,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有分析机构测算,到2020年前后,中国每年将消耗天然铀约1.2万吨,届时我国天然铀的生产能力可能远远滞后于需求量,而相比澳大利亚等富铀国,我国是个贫铀国,这是否会影响核电的大发展?

张华祝:首先我要说,中国绝不是贫铀国家,不能妄自菲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