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新能源发展不宜片面追求规模

2011-05-26 10:40来源:能源观察网关键词:新能源电负荷电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认识一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几年前花22亿元购买当时比较先进的太阳能镀膜设备,如今技术更新升级了,按这个设备做,价格高,会亏本;不做又不行,因为已经落后了,最后只能继续引进,陷入重复引进的老路。

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快,技术含量非常高,国外又想把你压在下头,因此我们更需要核心技术。如果没有创造性往前走的理念,就只能延续过去走低端的老路。不要因为是新兴产业,我们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能够获得跨越式发展。如果质量不行、技术不行,高端产业不可能真正变得高端。

如何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制造?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不行,因为市场什么来钱快就怎么来。面临新一轮竞争,应考虑市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集中精力花大力气抓住新能源产业的几个关键点进行突破,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制造,重复低附加值代工的老路。

不宜集全国之力追求新能源规模,更不要抢什么世界第一

记者:目前国家对新能源采取补贴方式推广,这种模式能否持续?您有何建议?

倪维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初期是不盈利的,因此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但国家的钱要用得恰到好处,要算好经济账。在新技术发展路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宜采取集全国之力大发展的模式追求新能源规模,更不要抢什么世界第一,应讲求效益。

发展新能源需要全新思维,不是原料是可再生就是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必须从可再生能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效率、环境、经济及全产业链,全利益链进行认真分析。在全产业链方面,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可再生能源所使用原料的加工、运输、转换、能量输送以及建设转换场地、输送通道、人工等各种成本和能源消费。

可再生能源要大规模发展,还要作利益相关者的分析。一个产业,从上游来说,有哪些人受益,下游又有哪些人受益,只有真正让相关者受益,才可能推动产业发展,让人们真正接受它。如果产业链和利益链不理顺,能源产业发展会受到阻碍。以风电为例,风机制造商,在整个利益链中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目前国家对风电的补贴都是给发电企业的,没有电网的份额,但接入风电需要配套设施,如备用电源、控制设备等,电网不分享利润,是否会积极参与?

因此,新能源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既要算细账,又要算总账,抓住一些关键点。相关部门在制定可再生能源规划、相关企业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时也应更加理性、慎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