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牡丹江电业局:爱岗敬业的全国劳模于鹏

2011-06-01 20:37来源:牡丹江电业局作者:陈大友 高万红关键词:牡丹江电业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于鹏,国家电网公司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检修一班副班长,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和进行高难度施工工艺的专家型工人。

诚信,是于鹏做人的准则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这两个字,是于鹏今生今世做人的准则。

2006年7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的名字出现在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中。

2007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走上了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的领奖台。

2010年5月,由于于鹏的诚信,他又一次充满自信地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在这里他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一天,于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诚信的于鹏平日少言寡语,憨厚诚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形象;检修变电设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岗位。然而,诚信的于鹏,用平凡而不平淡的忙忙碌碌,织成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人格、毅力与真诚,构成了他诚信的三原色。

32年前,于鹏22岁,他结束了三年多的知青生活,从农村回到城市,来到牡丹江电业局所属的电力安装公司。那一年他习惯了拿锄头和镰刀的双手,握起了钳子和螺丝刀子,他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眼间变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电力工人。

32年来,说起于鹏,牡丹江电业局的职工们如数家珍。但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诚信,是于鹏做人的准则。”

于鹏所在的变电检修工区,负责全局变电设备的检修。据统计仅2007年至今的三年时间里,于鹏参加过大小检修项目就有100多个,处理缺陷300多件。每一个检修项目的完成,都流淌着于鹏诚信的汗水;每一个缺陷的处理,都写出于鹏诚信的故事。

“于鹏干活讲诚信,干起活儿来就不要命!”,这句话是与于鹏共事多年的同事,对于鹏最深刻的评价。

“咱干的活要经得起良心的检验,干啥咱就干好啥!”,这句话是于鹏对诚信的诠释,是他镌刻在心里的座右铭。

凭着这种诚信,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堵漏焊接。当时,变压器内有残油,焊接十分危险,如果焊接技术不过关,一旦失手,就容易造成变压器燃烧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来!”关键时刻,于鹏冲了上去。凭着精湛的技术,他边焊接边用冷水降温。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看似再也平常不过的焊接成功,却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变压器漏油无法处理的难题。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节约这两个字看似寻常,却不能等闲视之。它是我们作为一名电网企业员工不可缺少的美德。当国家电网公司的“三节约”活动理念迅速渗透到公司系统各个角落时,当厉行节约将成为我们的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和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时,于鹏在进一步反思!在认真学习了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活动的倡议书之后,于鹏迅速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三节约”活动中。

为电网企业节约每一分钱,是电网企业对员工诚信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要想成为电网企业一名优秀员工,就要将节约植根于意识当中。凭着这种诚信的“三节约”理念,于鹏成功地干了一件绝活。在一次检修结束后,于鹏眼望着油迹斑斑的工作现场,他心里阵阵作痛,心疼的掉了眼泪,叹道:“长期以往,怎么得了,这是对国家财产多大的浪费呀!”怎样才能把东流一点,西撒一点的油收回来呢?于鹏动起了脑筋,夜夜失眠换来了节油的“金点子”。老于给工区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接油盆,仅在春检中用接油盆就“捧”回了变压器油、开关油、绝缘油、润滑油等1.3吨,为企业节省资金1.6万元。同事们每逢提到此事,就笑着说,“老于的接油盆这项绝活还真值!”

于鹏的身上闪耀着高尚的诚信魅力。1998年于鹏同志因病住院,时任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区的领导本着照顾劳模的本意,拨给于鹏10000.00元家属陪护费用。但于鹏同志在结束住院时如实的将节余5000.00元钱全数返还工区,展现了一位劳模的诚信情操。

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于鹏。和千千万万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们一样,于鹏凭着这种诚信,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电力生产的最前沿。

责任,是于鹏心中的砝码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更体现在细微的小事中。

于鹏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专家型工人,他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有多重。

于鹏知道,他31年来所参加的每一次改造施工,不仅仅是为保牡丹江地区供电那么简单,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国际影响和政治意义!

“中国对俄经贸看牡丹江”,但凡有对俄贸易经验的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话。

牡丹江市地处祖国最北端,位于中国、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合围的腹地,东北亚大通道上的一座多口岸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这里素有中国的国际木业之都的美称,同时她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实力城市13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和东北地区重点开发城市。

于鹏先后三次带领工区的技术能手赶赴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完成了牡丹江电业局66KV绥芬河中俄互市贸易区变电所施工任务。绥芬河互市变电所施工,在当时是牡丹江电业局第一次接触的全钢管结构变电所施工项目。这次施工之所以“高难”,一是钢架和构件必须在地面组合安装,再整体吊装;二是其安装精度误差不得大于5毫米。这小小的5毫米,意味着眨眼之间的犹豫,甚或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此时,牡丹江电业局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责任感的于鹏,于是迅速决定让变电施工经验丰富,善于思考的这位老劳模带队。面对全新的构件模式、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再加上地处高寒地区的冬季施工,这对于鹏和他所带领的变电检修工人们来讲都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历经三赴绥芬河,凭着肩头担负的责任感,于鹏和检修一班顺利完了66KV间隔、10KV高压柜和31500KVA变压器的安装施工任务。

有人为于鹏计算了一下,31年来,于鹏扛着肩头的责任,足迹遍布牡丹江供电区的崇山峻岭。仅变电检修工区成立的近九年里,于鹏相继参加了供电区内所有220KV变电所、110KV变电所、66KV变电所以及35KV变电塔的春秋检、大修维护、技术改造等工程。

有一件事让于鹏至今难忘,有一次在老外面前,他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电力工人!”说这句话时,他再一次感受到自己肩头上的责任。

两年前,牡丹江电业局绥芬河一次变电所改造施工的先期重任压到于鹏肩上,为了锻炼年轻的员工,于鹏决定带领全班赶赴绥芬河现场。

时值隆冬,绥芬河地处高寒地带,这里早已经滴水成冰。在绥芬河施工期间,老于生病了,呕吐、腹泻严重。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绥芬河第一医院,医生判断为严重胃肠感冒,迅速点滴庆大霉素,但是仍然不见效。第二天,同事们把他送回牡丹江就医。为不耽误工期,打了两天点滴之后,于鹏就匆匆返回绥芬河施工现场。

牡丹江电业局变电检修工人隆冬施工的热烈场景,恰好被路过的几名俄罗斯客人看到眼里。

俄罗斯客人通过导游询问于鹏,“你们为什么要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施工呢?”

于鹏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是中国电力工人!”

创新,是于鹏工作的态度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于鹏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传奇色彩来源于他敢于创新。所以,创新就是老于的工作态度。

作者: 陈大友 高万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牡丹江电业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