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打通“电力天路”的神经系统

2011-07-06 09:20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电力天路通信神经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跳就是295千米,沿着直流输电线路走,中间不设通信中继站。”顺着吴云峰的手势,我们仿佛看到青藏联网工程沱沱河—安多段跨越唐古拉山口的新型超低损耗光缆。

吴云峰是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驻青藏联网工程现场项目部副经理。信通公司是工程通信保障体系和配套通信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

吴云峰说,在输变电工程中采用这种超低损耗光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这种超长站距的光通信技术,既解决了无法在唐古拉山口无人区设置中继站的难题,也能节约大量建设维护资金。这样的“第一次”,他还见证了很多。

第一次为基建工程设通信保障体系

6月11日傍晚,陕亮走进信通公司现场项目部办公室,向吴云峰简单汇报了当天排查视频会议系统故障的情况后,没顾上喝口水又匆匆出门,去为工程总指挥部视频会议会场作通信保障。

运行和维护总指挥部的全套通信保障体系,是陕亮与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总指挥部每周召开会议近20次,使用这些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参建人员在高海拔地区的长途奔波。

把通信保障体系确定为基建工程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在国家电网公司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是第一次。这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薄弱的通信条件有关。

“工程启动前,通信系统就开始运转了。我们还要争取让没有手机信号的施工现场也能与外界联系,以便应急。”吴云峰说。

从2010年7月开始,信通公司两次测量、踏勘青藏联网工程沿线的通信信号、光缆系统。当年11月10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完成,青藏联网工程全线布设了14个视频会议站点、7个电话会议站点,还配置了70部卫星电话,其为部分信号不稳定的站点提供了应急通信手段。

冬季高海拔的极低气温对通信设备运行威胁很大。今年2月下旬,工程冬歇结束之前,现场项目部人员已抵达格尔木,巡检全线的电视电话会议站点,及时修复被风刮断的光缆,消除租用通信通道的故障,在全面复工前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天路查看更多>通信查看更多>神经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