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湖南火电水电不给力 电荒加剧

2011-07-14 09:09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关键词:湖南电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短信的口气礼貌而坚决,章无计可施,尽管知道不会有什么效果,他还是经常揣着渺茫的希望把短信转发给企业协会负责人,希望对方能和电厂代为斡旋。

“一个星期停三天,周一、周三和周五,连调班都很困难。”章先生感叹,他的公司员工已开始罢工,因为不开工,员工工资就会减少,这给公司运转带来了极大困难。“现在连生活用电也停掉了,晚上只能点蜡烛。”

章所面临的局面在广州、深圳等地相当普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士透露,1—5月全省实际负荷需求已超过7100万千瓦,接近去年最高水平。而三季度,用电需求还将剧增,预计最高统调负荷需求将达到7800万千瓦。

目前经信委也正在加强运行调控,如东莞市按照全市平衡、总量控制的原则,按季度制定“市保用电企业”名单。市保用电企业原则上每周错峰轮休比一般企业减少一天。纳入市保用电名单的企业达135家,保用电负荷共58.78万千瓦。

即便是这些保用电企业,其用电量也并非高枕无忧。深圳市工业巨头比亚迪正在为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全力以赴地生产电动汽车,目前时间已不足两个月。即使如此,据悉承担关键工作的动力电池事业部在每周四仍必须断电停工。

也有少数大中型企业考虑从供电局直接拉专线,家电企业艾美特就是其中之一。其副董事长蔡正富介绍,拉专线投入大概在600万元,可这样停电的时间就很少。

可是,能够从供电局拉专线的企业凤毛麟角。对于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如果要维持生产,只能依靠柴油发电。“以前柴油一升才几毛钱,现在要七八块,涨了十倍以上。”一位小企业主抱怨。“成本太高了,我们确实无法承受。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把企业卖了,也去打工了。”

在广州,台资企业协会对成员企业刚刚进行了用电调查,并正在向上反映用电紧张情况。“今年缺电时间大幅提前,有些地方一星期要停三四天,许多会员企业已在考虑向外迁移了。”会长程丰原透露。

“三年前,广东就提出‘双转移’战略,也就是产业和劳动力的双重转移。”一位业内人士猜测这或许正是广东政府希望看到的效果。“金融危机后,由于汇率、环保和劳动力成本等压力,很多已举步维艰的企业纷纷离开了广东,现在的‘电荒’,无疑会加速这一过程。”

“水火难容”

大雨突至前,即使是有“湖南最后一杯水”之称的东江水库,发电量也相当有限。“当时东江水电站状态和我的手机差不多。”东江水电厂宣传部负责人刘小平晃了一下手机,只剩下一格电。

东江水库有“小洞庭”之称,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之上,库容远超省内其它电站水库。它承担着支持湘江抗旱和向下游补水的重担,“最后一杯水”由此得名。因为需要给湘江沿线重要城市供水提供保障,东江水库一般要保持足够蓄水量,水电站在发电方面更多只是承担调节任务。

但是在今年湖南严重缺电情形下,连“最后一杯水”也不得不动用。根据刘小平提供的数据,今年1—5月,东江水电站发电量为6.38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同期两倍多,用水量因而也远超去年水平。可是偏偏今年来水却比往年减少很多,东江水库水位每日下降,到5月末,仅为267.06米。

东江水库曾在2003—2010年间五次放水抗旱,据刘小平回忆说,仅有2003年那次能与现在相提并论。

端午前后,经历了春夏连旱的三湘大地终于迎来久违的大雨,东江水电站的工作人员稍微松了一口气,可接下来会怎样,他们依然非常担心。2003年的情况是出现在经历了夏季最干旱的天气之后,而这一次的考验恐怕还远未结束。

“东江水电站不仅是‘最后一杯水’,现在看来还将扮演‘最后一度电’的角色。”刘小平称,包括凤滩、柘溪等在内的大型水电站此前都已到了死水位,完全处于停机备用状态。

“湖南电力行业需要靠天吃饭。”五凌电力一位相关人士对此深有感触。这家隶属于中电投的水电企业所拥有的装机占到全省水电装机60%以上,来水量对其发电造成的影响,将直接波及到全省的供电。“往年这个季节一般不会出现枯水,但今年旱情非常严重,水力发电变得困难。”

实际上湖南也并不缺乏火电装机,供电原也不应完全靠水电硬撑。可数据显示近期全省有一半的火电机组没有出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