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新能源应摆脱补贴拐杖,自强不息方可“天行健”

2011-07-21 12:43来源:首聚能源关键词:新能源清洁能源国家补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后福岛时代,新能源被寄予了更高的厚望,根据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十二五”期末新能源占比有望达13%。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应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而现实是,新能源的成本依然高企,可靠性依然不及化石能源,整个产业还是无法剥离补贴,靠着“拐杖”不是新能源发展的长宜之计。

提高新能源在当前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使新能源在发展中丢开“拐杖”自力更生,关键需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 降低其生产成本。以风电为例,随着风电场急速增长,国内风电成本逐渐下降,目前风力发电的每千瓦时成本为0.3—0.5元,已接近煤炭发电成本。降低风电成本的原因有三:首先,设备国产化比例提高。国内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国产机组,引起市场竞争,降低了机组成本。其次,风电设备技术不断提高。我国通过风力发电技术的改进,减少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费用和运行维护的平均成本。第三、风电机组大型化。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因此降低发电成本。推动以上三方面进步的本质原因是技术创新。

按照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可能将“十二五”期间光伏装机目标上调至10GW。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为1—2元,仍然较高。虽然从2009年3月开始,中央政府决定每年从财政出资100亿元左右,为我国的太阳能屋顶和光伏建筑建设提供补贴,推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形成。但是,这两年的“金太阳”工程执行效果并不好。

国家将补贴用于生产领域,推进新能源的普及和占比提高没错,但是只有新能源足够便宜和稳定,才能真正市场化。新能源是以技术立本的产业,与风电类似,要想降低其成本,科技创新还是关键力量。国家应当建立补贴和保护新能源领域创新的机制,重视新能源科技公关及技术人才培养,并在人力、财力上进行长期投入,将原补贴到生产企业的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以补贴行业的技术创新。允许用一部分资金去做合理尝试,去开发和鼓励那些“风险更大”,但却更有前途的项目,帮助它们不断提升提高技术设计和控制成本。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企业在扩大先进制造产能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分享技术基础设施,充分重视技术创新。

补贴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补贴政策变动,未来新能源产业将极度脆弱,面临沉重的打击。新能源产业只有自强不息方可“天行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国家补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