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此“电荒”非彼“电荒”

2011-08-29 12:01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电荒拉闸限电发电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耗能源占一次能源总消费的比重从21%提高到44%,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6%提高到22%,保障电力供应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然而,中国电力的发展是长期与“电荒”相伴的。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出现大面积拉路限电的年份超过20年。2008年开始,我国又出现新型的“电荒”问题。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盛会期间,10余个省份出现不和谐的拉闸限电;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两会之后,“电荒”再度成为热词。

本轮“电荒”呈现出新特点。

第一是爆发早、来势猛。在传统上春季用电低谷的第一季度即表现抢眼,令人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夏季高峰期的电力供需形势更加担忧,目前有关方面估计届时全国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

第二是热点转移、应对不易。除了传统的南方、华东沿海地区,随着产业转移本轮“电荒”明显向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转移,福建、安徽等传统的电能输出地区也开始供应趋紧。而这些地方的一次能源资源、电源布局以及电网、路网等基础条件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应对“电荒”的需求。

第三是本轮“电荒”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法完成煤电交易、产销流程与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引起的人为因素停机。在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从公共管理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现行电力能源管理制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如果超过5000小时往往伴随“电荒”的出现,前两次“电荒”莫不如此。而2008年至今,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始终在4500~4700之间的低位徘徊,说明发电装机始终是比较充裕的,本轮“电荒”不是供应能力而是供应机制的问题,这是与前两类“电荒”完全不同的。

煤炭可以说是唯一堪称丰富的能源资源,火力发电装机以及发电量占全国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0%与80%以上,是我国的支撑性电源。近年来,即使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但电价被人为压制,火力发电业务亏损严重,2008年到2010年三年仅五大发电集团已经累计亏损600亿元以上,2011年前4个月亏损额依然高达105亿元。截至2010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所运营的436个火电企业中,亏损面已达54%;其中85个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电厂处于破产境地,占比高达19%。这一方面造成电厂缺煤停机,或者增加机组检修,如目前湖南等个别地区火电机组停机比例甚至超过50%;另一方面则严重打击了发电企业的投资意愿,2010年我国火力发电投资已从2005年的2269亿元大幅下降到1311亿元,预示着本轮“电荒”可能是一场持久战,而且将向成品油等相关市场领域蔓延。

1988年之前,我国曾经长期缺电,用电企业对“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均已熟视无睹,居民生活与社会活动的用电水平被压制在很低水平。主要原因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独家办电,导致投资匮乏供给滞后,无法满足改革开放初期蓬勃发展起来的用电需求。

新世纪伊始,我国再次爆发严重缺电,最多曾经涉及到26个省份,特别是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电荒”一词不胫而走,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公共问题。主要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年不建新电厂”等政策导致发电装机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经济危机之后快速增长的重化工业的电力需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荒查看更多>拉闸限电查看更多>发电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