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从福岛核事故开始 沉思核电!

2011-09-13 11:27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关键词:核电福岛核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我们需要慎重对待核能和核电技术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反应强烈。但不同的国家似乎得到了不同的教训。

鉴于核能具有巨大风险,一些发达国家决定不再支持这种最具威力的“清洁”能源,比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

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民众多次反核集会和游行,6月15日又成立日本民间反核实行委员会,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76岁)和著名佛教家濑户内寂听(89岁)、音乐家坂本龙一(59岁)等发起1000万人反核签名运动,并决定9月19日在东京举行5万人的反核电抗议集会。日本政府和中部电力公司决定关闭距离东京不到200公里的滨冈核电站。日本首相菅直人5月10日宣布,中止目前以核电为主的能源发展计划,对于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进行重新研究检讨。

3月26日,德国的柏林、汉堡、科隆和慕尼黑四大城市同时举行反核电大游行,有21万人参加,要求政府关闭本国核反应堆。实际上,自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核能源在德国就变得非常不受欢迎。德国中间偏左政府10年前就定下目标,在2021年以前完全放弃核能。但是,默克尔政府去年决定,把核电站寿命平均延长12年。不过,延长使用核能的计划在这次日本核危机后出现逆转。德国政府决定加紧放弃核能,投入大笔经费扩大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加快完成从核能向再生能源的过渡。

6月14日,意大利民众经过连续两天的全民公投,宣告与核能永别。这是欧洲第三个宣布中止核能发电的国家。在此之前,瑞士刚刚宣布将在2034年以前走出核能。

但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南非、土耳其、俄罗斯、中国等,似乎不是这样。福岛事件后仅仅几天,南非就宣布要提高核能发电量。土耳其环境部长韦伊塞尔·埃尔奥卢(VeyselEroglu)对核电风险更是嗤之以鼻:“你要是开车,也在承担风险。”俄罗斯前总理现任核能主管谢尔盖·基里延科(SergeiKiriyenko)则对已经服役40年的福岛核电站抵御风险的能力印象深刻,并认为未来能源离不开核能。[16]

中国看来也不可能改变核电发展的既有方向。除了一些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领导一再强调不能因噎废食之外,在3月29日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顾问叶奇蓁又说,中国的技术水平是赶在前面的,内陆地区的核电站建设也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7]

因噎废食是不应该的,设想没有任何风险的核电技术也是不现实的,设想人不犯任何错误更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一旦人类在核电方面积少成多地铸成大错,其危险就会严重到人类无法承受的地步。日本一直被认为在核电技术上具有优势,日本全国核电站此前也都是以“日本核电站绝对安全”为由而不断开发建设的,但是,这次福岛核事故已说明“无风险核能”神话的破灭,同时其危害程度也让人难以承受。

那么,现在有多少人生活于这种核威胁之下呢?《自然》杂志的最新分析显示,若以日本福岛第1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禁区来计算,目前全球约有9000万人生活在有潜在核风险的区域内。如果将这个范围扩大至核电站方圆75公里,全球有多达5亿人是生活在核威胁下。其中美国超过1亿1000万人,中国多达7300万人,印度有5700万人,德国与日本则分别有3900万人和3300万人。[18]

另外,核电的风险不仅在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而且还在于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所有的核电站都会产生大量强放射性的核废料,而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在长期存放的过程中,粗心健忘、麻痹大意或者目的邪恶的人说不定哪一天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的一份报告草案表明,各国核电站将在2020至2030年间“扎堆退休”,如何应对这些“扎堆退休”的核电站并处理放射性核废料,已成为相关国家面临的严峻问题,监管和安全措施的滞后更为核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19]

当然,无论人们列举多少核电的危险,主张发展核电的人都会提出反驳的理由,核电技术的发展也会解决已经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是,无论核电技术如何地发展,它也无法消除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我们不是盲目的反核主义者,但我们反对盲目地发展核电。

目前,由于贪欲和自我膨胀,我们正盲目地发展核电,我们已被核电技术所绑架。从某种意义上说,核电技术已经不是人的一种手段,更不是人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它成了人的主宰。人本来要主宰核能,现在却被核能所主宰。人本来要通过核电技术而把核能逼出,现在却被核能和核电技术所逼迫。如何摆脱这种被主宰和被逼迫的状况,是今天最值得沉思的问题之一。

核能的巨大威力应该使我们深思,人是不能随意逼迫它的,人只能敬畏它,倾听它的声音,乞求它的恩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