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新乡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助力有序用电

2011-09-29 13:24来源:新乡供电公司作者:闫宇华关键词:新乡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有序用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一起雷雨天引发的停电事件中,因担心公司生产线上价值上万的半成品,马经理焦急地打电话给新乡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询问情况。“当听到电话那边传来平稳而坚定的声音说,‘别着急,我就在现场’时,我的心马上就安稳了!”

这是在新乡供电公司供用电关系座谈会上,新乡五得利公司副总经理马秋亮动情讲述的故事。

诸如此类正面的客户反馈很多很多,这让新乡供电公司的服务员工倍觉欣慰。

“这样的结果,是科学的有序用电管理之功,也是供电公司主动服务之功。”新乡供电公司负责人认为。

要知道,迎峰度夏期间,新乡市负荷攀上247万千瓦高峰,比历史最高纪录高出13%。而与此相伴的,则是30万千瓦的刚性电力缺额。

一盈一亏之间如何平衡?新乡市果断实施以“政府主导、供电主动、各方互动”为原则的有序用电管理。

但是新乡市的用电结构决定了其有序用电管理的难度——无大型高耗能企业,企业用电容量普遍偏小,短时间内调控大负荷难度很大。

“新乡市528家专变工业企业总装见容量为24.31万千伏安,其中:装见容量在1万千伏安以上的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14%。这种用电容量构成,决定我们要想把负荷控制住,必须短时间内通知更多的企业,做更多的说服工作。”新乡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庆山如此说。

但困难并没有打消新乡供电公司服务人员的信心,他们意识到,所谓的“供电主动”更多地体现在主动服务上——服务政府管理、服务客户生产——尤其是那些被列入有序用电序列的客户。

度夏前的5月份,新乡供电公司便开始了有序用电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收集整理了新乡市528个工业客户的基本信息,详细调研评估了所有参与错避峰限电的1300家客户的用电信息和错避峰限电能力,力争在错避峰限电指标上做到“五落实”——时间落实、企业落实、设备落实、容量落实、人员落实。

在此基础上,新乡供电公司协助市政府编制的《2011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作方案》,是历年来此类方案中最为精细、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案。

为了使“有序用电工作方案”不流于一纸空文,新乡供电公司安排专人向所有参与有序用电的客户和区级政府相关部门送达有序用电方案,并要求收到人签字,共发送文件769份。

新乡供电公司将有序用电管理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专门设置了有序用电值班员岗位,与应急指挥中心协同办公。

“有序用电短信息”是沟通供用电及政府管理三方关系的“快速路”。有序用电工作人员精心编制了一本“有序用电通讯录”,名单包括政府相关领导、新乡供电公司领导及全体中层干部,以及参与有序用电客户的主管领导和电工。

他们制订了短信息发送流程:事先,根据不同有序用电等级,编制不同的有序用电短信;上级调度部门下达限电指令后,公司调度值班员给有序用电值班员下达执行相关级别的有序用电指令,值班员将事先编好的短信进行号码群发。

这样一来,上至作为决策者的政府相关领导,下至直接操作刀闸的企业电工,都可以最快时间、同一时间收到指令,为压限负荷节省了每一秒时间。

与有序用电管理,同步实施的是“电力顾问进企业”服务活动。“了解客户用电情况,分析客户的负荷特性,调研客户的生产作息时间,指导和帮助客户错峰避峰用电。”“电力顾问”之一的于红霞解释他们的职责,这样做,可以强化“电力顾问”与重要客户的“一对一”服务关系,让有序用电企业感觉有依靠、有帮手。

新乡金龙铜业集团是从中得到实惠的一家企业。在电力顾问指导下,金龙集团在尖峰时段将熔化炉等主要生产设备停运,保持待机保温状态,在晚上10点以后再开机满负荷运转。同时将10千伏线路检修安排在负荷高峰期,负荷高峰时段让电于民。自此,金龙集团每天节约电费达1.5万元。

而对于新乡市116厂、134厂等为数不少的军工企业,利用工厂员工每年休高温假的惯例,新乡供电公司努力协调,使这些企业将高温假调整至负荷最高峰的7月份。此项措施的开展,实现避峰1.5万千瓦。

天道酬勤。度夏三个月中,新乡供电公司共发送有序用电指令68次,发送短信83980条;实现累计移峰负荷1186万千瓦,错峰负荷840万千瓦,避峰负荷346万千瓦;累计损失电量888万千瓦时,大大低于预期数字。

作者: 闫宇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乡供电公司查看更多>供电服务查看更多>有序用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