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三网的融合迟迟不能推行 不利于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

2011-10-13 10:52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关键词:三网融合新兴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至于政府是否应该在技术路线上进行干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吕薇认为,政府应支持技术开发和早期产业化,但是,技术选择和产业的发展还要靠市场机制。

“首先,政府要公平支持各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政府通过制定能耗、安全、环保等标准,建立市场准入门槛,由市场选择新兴产业的技术方向。其次,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稀缺和环境影响的资源价格和税收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吕薇认为。市场需求尚待培育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明确今年7月1日前后核准的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这一政策的公布令国内需求一直低迷的光伏行业为之一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业一直处于“只做不用”的尴尬境地。尽管我国光伏设备供应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国内需求量却不到全球5%。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利润伴随国际市场需求波动而大幅波动,2010年约占全球70%装机量的德国和意大利调整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引起了全球太阳能产品价格的剧烈下跌,导致多晶硅价格下跌20%以上,电池片也下跌30%左右,直到德国与意大利的政策确定,市场才又趋于稳定。

“这种情形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节能环保的效益流向国外,污染和资源消耗留在国内。”吕薇表示。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较高,在并网发电时需要大量国家补贴,因此发电项目远远赶不上设备制造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只做不用”的窘境。相对于火电0.2元的电价,光伏电价过于高昂,虽然有金太阳工程等补贴政策,也远远不能推动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

曾智泽认为,新兴产品一般都会面临市场接受过程和生产规模化的过程,以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这一市场风险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然要产业化,就要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新能源产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在现阶段仍然依赖于政府补贴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这种政府的扶持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是否能帮助新产品最终为市场接受,还有待实践检验”。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目前的表象是产业的商业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实际是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所长王昌林认为,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鼓励需求的政策,为新兴产业开拓市场。

比如可以通过落实消费型增值税,进一步细化政府采购政策,通过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新技术的利用和推广。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采购首台套或首批次重大技术装备。

此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商业模式。“因为我们目前很多产品成本还比较高,前期投入也比较大,社会效益比较好,但是经济效益比较差。为此,要积极培育市场,实施一些重大示范应用工程。积极推进市场应用、基础设施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架构,包括一些机制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王昌林说。统筹规划破除体制障碍

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无论技术、商业模式、市场主体还是市场需求都比较成熟,明确,但现有体制却阻碍了产业化推进。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三网融合领域,无论骨干网、宽带接入网的网络现状,电信、电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是市场需求以及市场主体都几近成熟。但三网融合的产业化推进却因为部门阻隔而无法推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网融合查看更多>新兴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