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金风科技风电发展中的冷静思考—专访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

2011-10-19 21:38来源:清华管理评论关键词:金风科技风电企业风力发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疆达坂城风电场的一面墙上,一幅20多年前创作的油画至今仍会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在绵延起伏的天山脚下,是成百上千台风力发电机;画面的近景则是在广袤沉寂的大漠上坚韧跋涉的13头骆驼。它们既象征着达坂城风场当时安装的13台风机,也寓意金风科技创业者们早期创业的艰辛和不屈的意志。

1989年,时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的武钢和他的团队,面对达坂城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萌发了他们最初的创业梦想: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力发电机。

受益于国家鼓励和扶持新能源的发展政策,20多年后,由武钢和他的前辈们一起创建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领军者。截止2010年底,金风科技在全球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达8278台,装机容量累计9095.05兆瓦,这个数字远超他们最初的梦想。

然而,在中国风电高速发展的背后,产能过剩、并网困难、并网事故频发等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对于风电项目的投资建设造成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一路飞奔的中国风电终于开始放慢脚步,有人称现在是中国风电业的冬天。

从中国风电业的刚刚起步,到艰难前行,到加速度快跑,直到今天的减速调整,金风科技在其中的表现一直都非常抢眼。作为中国风电业的代表,在每一次行业变速时,金风科技是如何思考和部署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战术的?在现在的行业冬天,金风科技又将如何变通和应对?未来的路金风科技将何去何从?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梦想

TBR(《清华管理评论》): 在金风科技成立的时候,中国的风电制造几乎是零,金风科技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风电制造创业?

武钢:选择风电和以后所做的一些选择,都缘于金风人关于新能源的三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产生于我们的探索期。1989年,当我们几经挫折,终于在达坂城风场成功安装从丹麦Bonus公司引进的13台风机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在达坂城安装成百上千台的风机。现在看来,这一梦想早已实现。截止2010年年底,金风累计装机容量达9095.05兆瓦,装机数量8278台。

第二个梦想是要用中国人的双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国内大部分风机都依靠进口,设备造价和工程造价都非常高。那时候,人们对风电用性本来就心存疑虑,如果成本再那么高的话,风电的发展就会更加困难。要在中国做大风电,一定要打破成本太高这一瓶颈。只有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风机,并形成规模生产,风电成本才有可能降下来。金风在1997-2006年的创业期阶段实现了这一梦想。

1997年,我们与德国Jacbos公司签订了失速型600kW风机生产许可和技术转让合同,我们的想法是通过对这些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开发,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新型风机。1998年,金风科技的前身——新疆科工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前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600kW风机的研制,并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由金风制造的首台国产600kW风机在达坂城风场投入运行。

之后我们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不断地加强与产业链厂商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我们在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年产4000台兆瓦级机组的产能。1.5兆瓦及2.5兆瓦直驱永磁机组得到市场的全面认可,风机可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低电压穿越测试也顺利通过认证。1.5兆瓦低风速、高海拔、沿海、低温等系列机型都已经顺利投产和投运。

2011年对于金风而言,是非常特殊、也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以前取得的所有成绩归零,要开始探索我们的第三个梦想,那就是要让中国风机走向世界,利用五年时间把金风科技打造成全面国际化的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金风科技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