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新乡供电公司:平面人生泛涟漪

2011-11-09 08:43来源:新乡供电公司作者:王蕾 郑胜夏关键词:新乡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白净脸,笑眯眼,这是新乡供电公司配电员工张立森给人的第一印象;言不多,意沉稳,这是他的总体写照。11月8日,笔者见到了张立森。随着他站上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领奖台的那一刻,他的人生如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掀开了他多重的角色。

定格“那一刻”

“这么快就做完了?”工作人员难以置信地询问道。第二组比赛才刚开始半个小时,其他人还在紧张地忙碌着,张立森和他的队员却正在收拾工具,他乐呵呵地对工作人员说:“想着不耽误你们吃午饭呢。”

新乡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电缆头制作比赛,是新乡市总工会2011年开展的102项技能比武中的一项大赛,个人第一名将获得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这对电力施工单位的员工来说,无疑是展示自己业务素质的最好舞台,14支代表队无不摩拳擦掌。张立森也不例外,虽说参加技术比武不是第一次,但都是兄弟单位之间的小型PK。

比赛哨一响,他表面上平静如水,内心却不住地发颤,但从事配电安装十多年的经验让他很快镇定下来,看着表针:11:30,与两名队友商量:“务必在12点钟做完。”电缆头制作在他的轻描淡写中似乎很简单,其实电缆头制作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工艺,包括剥电缆头清洗、安装过渡铜管、压接、套绝缘层、烘烤、装保护铠甲等12道大工序、15道小工序。他们合理分工,配合默契,凭借多年的经验、扎实的技术,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11月3日,新乡市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圆满闭幕。当主持人喊出他的名字,他像刚攀登上高峰的勇士,激动地走向奖台中间,手捧着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和证书,引来众人热烈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时光似乎定格在了那一刻,作为一名新型合同工,81年出生的张立森为他30岁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班里“问题户”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枚“橄榄枝”之所以抛向他,和他的用心、细心、恒心是分不开的。每天干完活,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或在网上“冲浪”,或在牌桌上“叱咤”,他一回到家中,帮妻子安顿好家务,便做到椅子上回想白天干活时有没有出现问题,有的话,立刻记录在自己的“问题汇总库”里,并上网查阅“电力百科网”,浏览最新电力动态,包括小科技、小发明、新工艺等,结合施工中所遇问题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工地他经常会对不规范的作业提出来,甚至于争论的面红耳赤,被大家戏称为班里的“问题户”。

记得今年10月初,在新乡市康桥名苑施工现场,张立森正准备将制作好的电缆头接入环网柜里,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经过与班长仔细查看电缆头、环网柜相序,发现进出线电缆位置竟然放颠倒了。这可不是小事情!如果按照此顺序接入环网柜,不仅耗时一天的120平方电缆头废掉,导致用户环网柜里的2套附件直接损坏,而且设备很可能带电,损失将不可估量。班里每个人都吓了一身冷汗,对他由衷地敬佩起来。

同时,他还将新乡市地图悬挂于家中,将班里的施工地点做一个标记。十年来,标记布满了新乡市区、郊区的大小角落,有偏僻的大山洼沟,有泥泞的田间地头,有繁华的都市高楼,有热闹的大街小巷,他的“问题汇总库”也逐渐庞大起来。

村内“电管家”

“家是我永远的港湾。”张立森很喜欢《家的牵挂》里的这句歌词。他并没有住在市区,而是和妻子居住在新乡市西郊的石河子村,或许是被农村的宁静生活吸引着,他从来没有想过到城里生活,只是每天骑着摩托车穿行于西环路20多里地的路程。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到城里工作生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孩子,碰巧村里的电工退休,他也就理所当然地义务担负起村里的“电管家”了,不管是哪家线路断了、灯泡不亮了、设备不运作了,只要在家,他随叫随到。在商场上班的妻子性格也非常随和,常说:“谁家没有个难处呢,能帮就帮点。”她支持丈夫的工作,毫无怨言地将家务做好,辅导两个孩子学习。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从最初的深深热爱,到现在的沉着淡定,他用执着的干劲收获了“劳动”的习惯。30岁的他,站在了新的起点,又开始新的翱翔。

作者: 王蕾 郑胜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乡供电公司查看更多>供电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