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焦煤进口商掉头向北 蒙古国超澳洲成我焦煤头号来源国

2011-11-09 10:27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焦煤博地能源煤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伴随着蒙古国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煤来源地,这个领域的上游投资也掉头向北。

事情得从中信集团旗下矿产投资公司中信资源悄然同意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博地能源收购澳洲煤炭商麦克阿瑟说起。

冷落澳洲,挺进加国

10月21日,中信资源表示,同意博地能源以49亿澳元(约合323.4人民币)的报价收购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澳洲出口量第二大的单体煤矿,此前,中信集团与中信资源共持有该矿25.2%的股权,而在获得中信资源同意之后,博地能源和其收购伙伴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米塔尔将总共控制麦克阿瑟49%的股份。

2009年8月,兖州煤业以33.3亿澳元(约合212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一时间备受关注。鲜为人知的是,与兖矿“介入”澳洲动力煤市场相对,此次中信资源“淡出”澳洲焦煤市场动作更大,原因也更为复杂。

“应该说,虽然目前焦煤价格处于跌势,但是未来中国强劲的需求依然决定对焦煤的投资是值得的,中信退出麦克阿瑟的原因值得思考。”中商流通生产力分析师李廷对本报记者表示。而《金融时报》评价,中国企业没有在竞标中向博地能源施压,着实让产业界人士感到意外。

与此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1月1日,香港上市公司的永晖焦煤发布公告称,与日本丸红商社“六四分成”,以约9.8亿加元(约63 亿元人民币)现金,联合收购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焦煤生产商Grand Cache Coal(以下简称GCC)。据此推算,这不仅是永晖焦煤在上游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而且可谓押上了永晖焦煤一多半“家当”(据永晖焦煤2011年6月30日中报数据,该公司净资产72亿港元,约合59亿元人民币)。

“GCC的产出将销往中国市场。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早明年一月就能完成交易。”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曹欣怡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协议,此笔收购价为每股10加元,较GCC10月28日收盘价高出70%。

作为一家轻资产的贸易公司,永晖此单交易体量不大,却有标志意义。引入厚朴基金、中国五矿集团、银建国际及日本伊藤忠作为战略投资者,永晖焦煤去年盈利实现80.3%的增长,并且垄断了46%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的焦煤,在参与中国市场的焦煤外贸商中举足轻重。由于股权结构复杂,永晖不能称为中资企业,但这应该是立足中国市场的焦煤企业迄今对加拿大市场最大的一笔投资。

曹欣怡对本报记者表示,GCC生产的低灰渣、低挥发分煤可以生产优质混合煤块,增加永晖的现有产品种类。与产自蒙古国的高挥发分煤结合,GCC的品种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焦炭。

昔日第一能否强势归来

李廷表示,与几年前的“一澳独大”相比(2009年,澳洲产的焦煤高达中国进口焦煤市场的67%),如今国内企业“出海找焦”的选择更多,而随着蒙古国的崛起和替代煤源的出现,澳洲的光环正在渐渐淡去。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焦煤3038万吨,同比减少9.4%,其中澳洲进口占比由去年的39.21%下滑至20.59%;蒙古国进口占比则由29.81%上升至44.96%,蒙古国成为我国焦煤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拿大煤矿市场与中国交流日益密切,到2009年,煤炭贸易量已由危机前的十几万吨上升至450万吨并基本稳定,其中焦煤占到约六成。

今年澳洲焦煤出口下滑,最直接的因素是年初一场严重的洪灾导致产量急降。不过即便是未爆发洪灾的去年,澳洲前三季度对华的出口量也不敌今年同期蒙古国对华的焦煤出口量。

在我国北方地区,澳洲在焦煤市场渐失份额的趋势更加明显。河北省是钢铁大省,据该省当地媒体报道,过去河北进口焦煤主要来自澳洲,而今年前三季度,输入京津唐港区的蒙古国产焦煤已经超过200万吨,远远超过澳洲焦煤105万吨的进口量,跃居首位。

李廷说,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自澳洲进口焦煤的均价为221.4美元/吨(约合1405.4元人民币/吨),而自蒙古进口焦煤的均价仅为75.5美元/吨(约合479元人民币/吨)。虽然从蒙古进口的是原煤,但折算成精煤价格也要远远低于澳洲,价格优势让蒙古国焦炭备受青睐。这也是此前在世界最大露天焦煤煤矿塔旺陶勒盖的合作开发权上,各国竞争激烈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说蒙古国的“低价诱惑”实属难以拒绝,那么,澳洲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加的政策性成本也使得投资者的目光在之前和澳洲条件相似的国家中驻足流连。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之前与中国的距离是澳洲相较加拿大市场的一大优势,但是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较去年跌逾25%,海运费用大降之后,这个优势就不明显了。据李廷估算,澳洲和加拿大每吨煤炭运费的价差大约仅为几美元,这相对两国 200美元/吨以上的焦煤出口价格当然是小头。

同时,澳洲政府对矿产领域日益施加的压力也成为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项目投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随着政府的态度摇摆。博地能源去年曾对麦克阿瑟提出高达每股16澳元的收购报价。但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对资源公司征收所谓“暴利税”的计划之后,博地能源将报价调低至每股15澳元。现在,暴利税已遭到弱化,但澳大利亚目前正在推进可能降低煤炭公司盈利的碳税。当然,对投资者的宽慰也不是不存在。“我的观点是等新一届政府上台,碳税也会被废除。因为针对明年大选的民调显示,反对党领袖艾伯特的支持率大大高于支持碳税的现任总理吉拉德。”在被问及在澳投资的政治风险时,澳洲一位能源高层对本报记者说。

“这个市场越来越开放,这对中国是好事。”李廷说。但他提醒,也要注意澳洲目前的投资机会。应该看到,英美近期在澳洲焦炭市场出手频频,博地接手麦克阿瑟就是很好的例子。无独有偶,另一个国际矿产巨头英美资源也在10月27日声称,在接下来的8年中向澳洲煤炭产业投入150亿美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