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煤价弱势探底 何处为底待解
——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5月)
刘纯丽
(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
◆ 4月,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严重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外需受到一定负面影响。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9%;外需回落也带动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面对外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4月经济数据同比增速皆有所放缓,但在国内政策,特别是财政前置发力支撑基建和两新政策的持续作用下,4月经济数据整体保持稳健,显示了经济较强的韧性。
◆ 4月正值用煤淡季,下游需求呈现季节性走弱,煤矿出货情况不佳,场内库存高位,行情偏弱,煤矿存在主动或被动减产情况,影响了产能释放。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3.8%,当月产量仍处近年同期高位。1—4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6.6%。从分省数据来看,4月份,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原煤产量位居前四,山西产量再次超越内蒙古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达11060.4万吨,同比增长11.4%。
◆ 4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782.5万吨,同比下降16.41%;环比下降2.34%。其中4月我国动力煤(非炼焦煤)进口量为2893.19万吨,同比下降15.66%,环比下降4.02%,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5月份我国整体仍处于动力煤传统需求淡季,后续即使进入迎峰度夏阶段,在清洁能源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需求侧增量有限,加之国内煤供应充足,煤炭价格维持低位震荡格局,进口煤性价比进一步下降。若内外贸煤价倒挂成为常态,则煤炭进口量同环比或将继续下降。
◆ 4月下旬以来,新能源、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挤压火电空间,火电负荷处于季节性低位。进入5月,煤炭市场价格“跌跌不休”成为常态。5月下旬后,随着月底临近,停产检修矿区数量增加,供给略有收紧。港口市场,“迎峰度夏”备货预期支撑增强,下游需求略有改善,询货有所增多,且最新一期大型煤企站台外购价格维稳,港口低迷情绪稍有好转,部分贸易商报价止跌初现企稳,但实际市场成交没有太大改善。随着中美互降关税举措落地,工业用电预期改善。后续,夏季高温叠加经济向好,空调负荷增加、制造业扩产等或将推动用电需求持续攀升,煤炭需求有望小幅回暖,煤炭价格亦存反弹的可能。不过,进口煤量虽在收缩,但市场煤炭整体供应充足,且北方港口库存去化进程缓慢,疏港压力依旧较大,煤炭价格将继续受到压制,即使反弹,幅度或仍有限。
煤炭供给:4月煤炭产量及进口量双双回落
◆ 4月全国原煤产量仍处近年同期高位,但增速回落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9亿吨,同比增长3.8%,增速比3月份回落5.8个百分点;较3月份减少5127万吨,环比下降11.6%,虽环比减量十分明显,但当月产量仍处近年同期高位。当月日均产量1298万吨,较3月下降123万吨。1—4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6.6%。
图1 2021—2025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图2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4月正值用煤淡季,下游需求呈现季节性走弱,煤矿出货情况不佳,场内库存处于高位,行情偏弱,煤矿存在主动或被动减产情况,影响了产能释放。从分省数据来看,4月份,山西产量再次超越内蒙古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达11060.4万吨,同比增长11.4%,环比下降2.83%;内蒙古产量为9821.6万吨,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20.56%;陕西省位居第三,产量为6587万吨,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4.86%;新疆4月份原煤产量为3923.9万吨,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23.76%。1—4月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原煤产量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6.6%、0.6%、3.5%和7.6%。
受2024年基数偏低影响,山西省煤炭产量恢复性增长。山西省政府在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全力以赴抓好煤炭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释放产能,加强产销衔接,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五大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疆作为“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4月新疆原煤累计产量17731.3万吨,同比增长7.6%,增速仅低于山西,其产量占全国比重也提升至11.19%。但运距长导致新疆煤炭到港成本较高,4月受煤炭市场价格持续探底影响,新疆煤炭的区位劣势凸显,跨区销售的经济性显著降低,外销规模有所收缩。相较而言,疆煤调入甘肃、宁夏、川渝等区域则较有价格优势。
另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1—4月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7.8亿吨,同比增加4727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49.4%。除国家能源集团及华能集团同比分别下降1.8%、8.9%外,晋能控股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8家企业原煤产量均保持正增长。
◆ 价格倒挂,4月煤炭进口量同环比缩减
4月份,我国进口煤炭3782.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525.2万吨减少742.7万吨,下降16.41%;较3月份的3873.2万吨减少90.7万吨,下降2.34%。这是煤炭月进口量自去年以来首次同环比均有所减少。而另据海关总署数据,4月份我国动力煤(非炼焦煤)进口量2893.19万吨,同比下降15.66%,环比下降4.02%,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4月份煤炭进口额为278830万美元,同比下降39.04%,环比下降2.39%。据此数据推算,4月我国煤炭进口均价为73.72美元/吨,同比下跌27.36美元/吨,环比略跌0.04美元/吨。2025年1—4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267.1万吨,同比下降5.3%;累计进口金额121.11亿美元,同比下降27.1%。
图3 2021—2025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受船期因素影响,4月份到港的进口煤大多是3月甚至2月采购的货源。而今年以来,国内煤炭供应持续增加,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进口煤到岸价跌幅不及内贸煤,部分进口煤价格较国内煤持续倒挂。尤其是中卡煤,随着内贸市场持续下跌,自2月下旬以来进口煤一直延续倒挂态势。叠加印尼推出HBA定价新规和实现新的特许权使用费率,印尼矿方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进口贸易商议价空间缩小,更多国内终端采购转向内贸煤。进口煤价格优势不再,叠加沿海电厂及北港库存持续高位运行,抑制了国内终端对进口煤的采购需求,进口煤招标积极性减弱。
图4 2024—2025年CECI进口煤(规格品:7000大卡)采购价格指数
从煤炭进口来源地看,4月我国进口煤炭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动力煤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印尼、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和菲律宾。
4月份,中国从印尼进口动力煤1409.2万吨,同比下降20.51%,环比下降20.85%,占动力煤进口总量的48.7%,大幅低于前一月的59.1%。因中国、印度及亚洲地区其他主要进口煤炭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均减少了印尼煤进口,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煤炭出口量跌至三年来的最低点。大宗商品分析机构Kpler的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印尼动力煤出口量为1.5亿吨,同比下降12%,减少近2000万吨。由于印尼占全球近半数的动力煤出口,这一数字的下滑直接导致全球动力煤出口贸易量同比下降7%,减少了2300万吨,是近年来少见的大幅回落。
5月15日,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发布了2025年5月下半月动力煤参考价(HBA),各品种煤价出现明显分化趋势:中高卡煤价有所下调,而低卡煤价则小幅上涨。5月下半月四个煤炭等级的价格波动明显,HBA高位6322大卡煤参考价为110.38美元/吨,较上期大幅下跌了10.77美元/吨,降幅达8.9%;HBA I级5300大卡煤报价76.62美元/吨,较上期下降4.18美元/吨,跌幅5.2%;HBA II级4100大卡煤小幅上涨0.15美元/吨,达50.58美元/吨,涨幅0.3%;HBA III级3400大卡煤涨幅更为明显,价格上涨0.69美元/吨至35.42美元/吨,涨幅2%。
相比印尼中低卡煤,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海运高卡煤性价比凸显,部分挤占了进口市场上印尼煤的份额。4月中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动力煤659.1万吨,同比增加2.99%,环比增长55.5%,占比22.8%,高于前一月的14.1%;从俄罗斯进口动力煤487.2万吨,同比下降10.41%,环比增长7.28%。
5月份我国仍处于动力煤传统需求淡季,终端日耗处于低位,即使进入迎峰度夏阶段,在清洁能源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需求侧增量有限,加之国内煤供应充足,煤炭价格维持低位震荡格局,进口煤性价比进一步下降,且近期我国海关对俄煤微量元素管控趋严,相关部门亦可能加强煤炭市场监测与调控,适时调整进口煤政策。若后续内外贸煤价倒挂成为常态,则煤炭进口量同环比或将继续下降。
煤炭消费:火电发电量增速放缓,非电用煤需求难有增量
◆ 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0.9%
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与3月基本持平,明显高于2025年1—2月增长水平。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用电量5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用电量13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1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9840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第二产业用电量20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用电量5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7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图5 2025年4月全社会用电量及构成
4月全社会用电量中,一三产用电领增,居民用电连续反弹。根据中电联发布的全国电力消费系列指数(CNECI),2025年4月全国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8.9,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38.9%,年均增长6.8%,同比增长4.4%。4月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86.5,同比增长13.8%,同比增速比上月提高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定增长,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33.9,同比增长2.5%,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指数为123.3,同比增长2.4%;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57.4,同比增长3.0%;消费品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29.2,同比下降1.5%。第三产业继续增长,服务业用电指数为165.3,同比增长9.0%,同比增速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用电量1—2月、3月、4月同比分别增长0.1%、5.0%和7.0%,增速呈明显回升态势。
图6 月度全国电力消费系列指数(CNEC)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增速比3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7.0亿千瓦时。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9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扣除天数原因,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0.9%。分品种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降幅持平,水电由增转降,核电增速放缓,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3%,降幅与3月份持平;规模以上工业水电下降6.5%,3月份为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核电增长12.4%,增速放缓1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风电增长12.7%,增速加快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16.7%,增速加快7.8个百分点。
从不同电源来看,当前火电仍然是我国主力电源,1—4月火电发电量19831.4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6%;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占比分别为10%、13%、5%,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区域看,内蒙古、山东、江苏、广东、新疆、山西六省区火力发电量最高。在新能源持续增加、能源转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火电作为传统的主力电源,其发电量增速正在放缓。4月火电发电量4491.5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3%,1—4月累计发电量同比降低4.1%。1—4月太阳能累计发电量159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风电累计发电量381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
◆ 关税影响渐显,非电用煤需求难有增量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4%和50.2%,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制造业PMI重回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景气水平在经历连续两个月的扩张后出现超季节压力。4月关税冲突逐步升级,国际贸易局势紧张,相关出口企业受到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放缓。从分期指标看,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49.2%,生产指数下降2.8个百分点至49.8%,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供需两端造成冲击,而对内需影响相对较小,高技术制造业延续向好发展态势,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5%,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对制造业总需求有一定的托底作用。
图7 中国制造业PMI
面对外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4月经济数据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国内政策,特别是财政前置发力支撑基建和两新政策的持续作用下,4月经济数据整体保持稳健,显示了经济较强的韧性。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幅度显著提升,外需受到一定负面影响,4月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9%,而3月为7.7%。外需回落也带动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低于3月的7.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低于3月的7.9%。服务业方面,低基数下,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较3月的6.3%小幅回落。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较1—3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设备更新改造支撑1—4月设备工器具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8.2%,虽然较1—3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整体投资增速。以旧换新政策支撑社零保持较快增长。4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1%,增速较3月回落0.8个百分点。房地产数据持续走弱,房地产销售、新开工、投资不同程度低于前值,房地产投资依旧承压,企稳趋势仍需巩固。当前关税政策初步缓和,但经济不确定性仍在。政策承托下国内经济仍有韧性。
4月份,“超长期特别国债”“设备更新再贷款工具”等多项政策稳步推进,对钢铁需求端形成较强刺激,且当前气温回升,基建项目快速铺开,钢铁需求较快恢复。4月份钢铁行业PMI为50.6%,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且5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显示钢铁行业运行有所好转。从分项指数来看,购进价格指数减少13.4个百分点至22.00%,原料面支撑仍不足;生产指数由47.10%涨至50.80%,生产整体有所扩张。但从需求端来看,产成品库存快速下降至35.70%,较上期下降了14.90个百分点,库存下降明显;新出口订单41.00%,较上月减少0.10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1.00%,较上期增加9.90个百分点。综合来看,4月整体钢铁市场继续好转,生产、新订单等分项指数继续处在50%枯荣线的上方,整体钢铁市场有所扩张,但从钢铁价格来看,价格仍有所下行,库存的下行体现了市场整体信心的不足,钢厂、贸易商等生产、囤货积极性不高。4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零增长,低于前值的4.6%;生铁产量同比增长0.7%,低于前值的3.1%。
4月份,水泥行业进入传统旺季,需求环比呈现出季节性改善,但受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新开工不足及基建项目放缓等因素影响,水泥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在去年同期大幅下滑的基础上继续萎缩。4月份,全国单月水泥产量1.65亿吨,环比增长4.7%,同比下降5.3%;1—4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同比下降2.8%,降幅较1—3月扩大1.4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市场需求延续下滑趋势。虽然近期房地产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增强,但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短期内房地产端水泥需求仍将维持弱势。5月份建材产品价格延续企稳修复态势,环比略有回升;供给侧呈现积极变化,生产环比加快。5月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为102.8点,高于临界点,环比4月份回升3.5点,处于景气区间,比上年同月低1.2点。5月景气指数表明,建材行业运行波动回升,但与上年同期相比运行偏弱。
4月份,化工需求持续恢复,综合测算到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初值为101.7点,较3月份上涨0.1点。截至5月16日,国内煤制甲醇企业开工率94.19%,周环比降3.39%,煤制尿素企业开工率100.86%,周环比增1.6%。
近期国内甲醇企业开工处于高位,各企业库存有所累积,甲醇市场价格被动继续回落;因农业需求推进不及预期,工业刚需支撑力度有限,尿素市场报价稳中小幅下行,实际成交量有限,预计短期内市场以僵持观望为主,企业煤炭采购多以刚需拉运为主,洗煤厂、贸易商等市场用户拉运积极性亦较低。
5月份气温适宜,居民用电负荷减弱;且水电和新能源发电量增长挤压火电发电空间,电力用煤需求难有增量。非电行业用煤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建材、钢材等行业需求难有增长,仅化工用煤需求增长,无法弥补其他行业需求的疲软,整体煤炭需求增长乏力。
煤炭市场价格:持续探底进程中,迎峰度夏能否反弹待解
原定4月30日结束的大秦线检修,提前3天于4月27日结束。检修期间港口库存不降反增,环渤海八港存煤从检修前的2884万吨飙升至2944万吨。随着铁路运力全面恢复,大秦线日发运量回升至120万~125万吨;叠加唐呼线、朔黄线同步发力,五一假期期间,北方港口库存快速累积,秦皇岛港煤炭库存由4月30日的686万吨上升到了5月6日的730万吨。五一节后,市场并未如预期回温,环渤海港口库存反而以日均28万吨的速度4天内激增至3305万吨,攀升至2025年以来最高位。港口锚地船舶从往日日均70艘断崖式下降至35~40艘左右,曹妃甸、京唐港甚至出现空泊现象。同时随着气温升高,部分煤种自燃风险正在成为另一个隐患,北方港口疏港压力陡增。5月下旬,环渤海主要港口调入量进出作业水平相对稳定,港口库存缓慢下降,但仍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截至5月23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3218万吨,年同比增加635.4万吨。另据市场信息,截至5月16日,全国55个港口样本,动力煤库存为7547.20万吨,周环比增45.10万吨。当前,终端采购以刚需为主,成交量不大,北方港口锚地船舶数量小幅波动,沿海煤炭运价涨幅收窄。截至5月21日,秦皇岛—张家港(4W~5W)船舶平均运价为30.7元/吨,日环比持平;秦皇岛—广州(5W~6W)船舶平均运价为44元/吨,日环比上涨0.5元/吨。
图8 2021—2025年北方九港合计库存
4月下旬以来,新能源、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挤压火电空间,火电负荷处于季节性低位,电厂耗煤难有超预期表现,煤炭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供需宽松格局依旧。进入5月煤炭价格持续阴跌,贸易商报价被迫连连下调,煤矿降价、竞拍流拍导致更多人出现“买涨不买跌”的心理,煤炭市场价格“跌跌不休”成为常态。港口市场,终端需求未见好转,市场看空情绪浓厚,贸易商出货压力较大,煤价持续承压下行。5月23日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分别报收于617元/吨、535元/吨、468元/吨,月环比分别下跌51元/吨、57元/吨、54元/吨,同比分别下跌261元/吨、248元/吨、217元/吨。
图9 2024—2025年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近5年间全社会用电高峰集中在6—9月份,而5月份,正是用电高峰的起点。今年5月全国天气起伏较大,2025年首场大范围高温来袭,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出现5月少见、甚至破纪录的高温。随着全国气温升高,燃煤电厂发电量和耗煤量环比小幅增长。电煤库存量继续增加,增幅有所收窄,部分省份库存略低于去年同期,电厂整体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天。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数据,5月9日—15日当周,纳入其统计的燃煤发电企业日均发电量周环比(5月2日至5月8日)增长2.9%,同比增长2.8%;日均供热量环比增长1.9%,同比减少2.1%。电厂存煤10987万吨,较5月8日增长154万吨。日均入厂煤量环比减少2.8%,同比减少3.8%。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东北地区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华东中北部、华中中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华南大部、新疆南部等地明显偏少;除东北地区南部、内蒙古中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华中北部、华东北部、新疆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进入5月下旬后,随着月底临近,停产检修矿区数量增加,供给略有收紧。加上此前煤价连续下调,部分下游用户释放一定需求补库,降价煤矿数量减少,少量煤矿价格小幅上调。港口市场“迎峰度夏”备货预期支撑增强,下游需求略有改善,询货有增多,且最新一期大型煤企站台外购价格维稳,港口低迷情绪稍有好转,部分贸易商报价止跌初现企稳,但实际市场成交没有太大改善。据市场信息,5月23日环渤海港口价格,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分别报价615~625元/吨、530~540元/吨、470~480元/吨,与前一日持平。
随着中美互降关税举措落地,不少业内人士预计,未来90天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将大幅增长,工业用电预期改善,煤炭消费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后续,夏季高温叠加经济向好,空调负荷增加、制造业扩产等或将推动用电需求持续攀升,煤炭需求有望小幅回暖,煤炭价格亦存反弹的可能。不过,进口煤量虽在收缩,但市场煤炭整体供应充足,且北方港口库存去化进程缓慢,疏港压力依旧较大,煤炭价格将继续受到压制,即使反弹,幅度或仍有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7期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赣能股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江西赣能上高2×100万千瓦清洁煤电项目计划于2025年两台机组投产发电。上高清洁煤电项目未来盈利水平受到煤价、电价及电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全力对接好煤炭主力供应渠道,多措并举降低煤炭采购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6期
高温来袭,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机组开足马力,日耗拉高,需求回暖;叠加环渤海港口继续去库,贸易商捂货惜售,部分优质煤种报价上扬。据了解,港口5000大卡低硫优质煤炭成交于560元/吨附近,而4500大卡低硫优质煤,贸易商普遍按指数上浮5-10元/吨报价。(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目前,主
继浙江省2024年工商业平均电价降价0.01元/千瓦时后,2025年浙江省进一步加大了降价力度。(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电价方面,通过建机制、降成本、优调度,2025年煤电年度交易价格降低至0.412元/千瓦时,较去年降低0.053分。截至5月底,全省工商业平均电价降至0.733元/千瓦时,较2024年下降0.0
盛夏如火,奋斗正酣。上半年,中国大唐系统各单位以昂扬的斗志、拼搏的姿态高质量交出“双过半”硬核答卷,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从生产一线到项目现场,广大干部职工锚定目标、争分夺秒,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中国大唐的使命担当。大唐国际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以销定产、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5期
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价格企稳,贸易商挺价意愿坚挺。尽管短期受高温影响,煤价存在小幅上涨可能;但高库存压力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僵持的状态。综合分析,市场陷入涨跌两难的僵持局面,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以缓慢上涨为主。(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从市场供需两端看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第1414期
中东部高温天气不断发展增强,黄淮至华南大部地区都在体验闷热的桑拿天,长江中下游暑热会贯穿全天。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投氛围一般,卖家报价坚挺,买家需求少量询货,压价还盘;但部分低硫中低卡市场煤价格继续小幅攀升。(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文静)近期,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截至6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鸭溪电厂今年累计发电量达30.4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发2.96亿千瓦时,创近15年来上半年发电量新高。今年以来,鸭溪电厂锚定年度发电任务,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多维度施策、多举措发力,为高效完成发电任务筑牢坚实基础。密织防线,筑牢安全生
高温来袭,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机组开足马力,日耗拉高,需求回暖;叠加环渤海港口继续去库,贸易商捂货惜售,部分优质煤种报价上扬。据了解,港口5000大卡低硫优质煤炭成交于560元/吨附近,而4500大卡低硫优质煤,贸易商普遍按指数上浮5-10元/吨报价。(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目前,主
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价格企稳,贸易商挺价意愿坚挺。尽管短期受高温影响,煤价存在小幅上涨可能;但高库存压力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僵持的状态。综合分析,市场陷入涨跌两难的僵持局面,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以缓慢上涨为主。(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从市场供需两端看
中东部高温天气不断发展增强,黄淮至华南大部地区都在体验闷热的桑拿天,长江中下游暑热会贯穿全天。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投氛围一般,卖家报价坚挺,买家需求少量询货,压价还盘;但部分低硫中低卡市场煤价格继续小幅攀升。(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文静)近期,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迎峰度夏”进程逐步展开,制冷用电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电煤消耗增加,但目前下游在存煤尚为充裕支撑下,仅释放部分刚需拉运需求,部分用户对当前煤价持观望态度,实际采购量有限。后续来看,下周部分地区气温回落,且区域水电替代作用也有所增强,但下周高温版图将继续扩大,火电负荷的增加,仍有望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前,煤炭市场呈现“供需两弱”的特征,长协周转加快,现货价格缓慢上涨。终端采购行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等到阶段性采购结束后,需求将逐渐转冷,煤价也将失去支撑。虽然正值传统用煤旺季,但实际成交有限,市场各方均保持谨慎观望态度。短期来看,在“高成本支撑、南方高温拉动”与“下游小批量采购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安全月已过,进入七月份,前期停产的部分煤矿恢复生产,产能供应和产量释放增加,叠加安全监察、环保检查趋向宽松,铁路调入量将出现恢复性增加。需求端,正值“迎峰度夏”前半程,受华东地区提前出梅影响,我国江浙沪闽等地气温急剧攀高至26-35摄氏度,带动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日耗增加,刚需拉运增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2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较上期基本持平,微幅涨跌。曹妃甸指数中低热值煤种价格小幅上涨。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持续下降,降幅继续收窄。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2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供给、
第二章煤炭行业发展本章作者韩继园(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PART.01煤炭供需01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4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0%。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0亿吨,同比增长4.2%,日均产量1301万吨。原煤生产增速加快。据海关统计,1-5月全国进口煤炭1.89亿吨,同比下降7.9%。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9.8亿吨,同比增
第一章nbsp;能源发展综述本章作者nbsp;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宏观经济形势0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电力生产平稳增长。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0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1万吨。1—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观察“随着电煤消耗呈现新特点,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60%以上。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前,电力行业用煤量仍将继续小幅增长,增速放缓。”6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