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2012展望煤炭行业有忧有喜

2012-01-09 14:21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节能减排火电企业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煤炭供给与需求变化趋势、行业政策等因素,2012年煤炭行业供需总体平衡,煤炭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进入2011年冬季以来,关于南方尤其是华中地区“煤荒”的报道不断,造成南方地区每年都会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的根源在于煤炭运输布局不合理所造成的铁路运力不足。

2011年9月15日,国家发改委会同铁道部及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召开座谈会,研究构建北煤南运大能力直达通道,以便较好地解决湘鄂赣3省的煤炭运输问题。

据了解,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止于江西吉安,在吉安、赣州可顺接在建赣龙厦深铁路。预计该项目2012年启动,2017年建成发挥效益。这也就意味着,2012年中国鄂湘赣等南方地区的“煤荒”仍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12月31日对外发布。该《规划》提出,2015年煤层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细观今年煤层气行业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2012年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抽采利用水平有望大幅提高。

煤层气(又名煤矿瓦斯)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接替洁净能源,它的勘探和开发引起了世界主要产煤国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已投入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已形成工业化规模。

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2000米以浅) ,居世界第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开发从零起步,施工煤层气井5400余口,形成产能31亿立方米。2010年煤层气产量15亿立方米,商品量12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可有效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煤层气产业蓄势待发。

2012年,我国重视煤层气开发工作的势头定会有增无减,并将加大勘察资金投入。自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规定了一系列鼓励优惠政策,提出了一些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有力措施。

《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对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分别详细列出了“十二五”期间具体的实施表,在煤层气勘探、地面开发、井下抽采、煤层气输送和利用方面都做出明确指示和规划。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煤层气储备及长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在《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中,也将煤层气开发明确列入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中,意味着“十二五”期间煤层气产业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国家将加大地面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研发,形成完善的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为煤层气地面开发产量达到90亿立方米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煤矿区煤层气规模开发技术攻关,形成煤矿区煤层增透、煤层气安全集输及低浓度煤层气浓缩技术体系,使煤矿区矿井煤层气抽采率提高到50%,抽采量达到120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以上。拓宽煤层气加工利用技术研发平台,为提高我国矿区煤层气抽采率和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低浓度煤层气加工成非常规天然气的工业化生产,在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保障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矿区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率,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做好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方面,使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新增8900亿立方米,实现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的协调开发,使矿井煤层气抽采率达到70%,利用率达到85%。

而煤层气和煤炭资源矿业权重叠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国家要求煤矿开采煤炭必须进行瓦斯预先抽采,同时还要兼顾后期的煤炭开采。为保障国家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应建立煤炭生产管理企业负责煤层气开采管理的制度,由煤矿企业在取得煤炭资源矿权的同时取得煤层气资源矿权,对煤层气的生产和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同时,尽快制定出台煤层气抽采行业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对抽采企业进行统一规划。

我国煤层气储层特征相对复杂,勘探与开发难度颇大。不合理的煤层气井钻、完井方式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煤层气的产出。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对煤层气产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处于正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外成熟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对新型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应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的进步。这将大大促进煤层气产业的成形和快速发展,将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局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