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新理解

2012-01-13 18:10来源:亮报关键词:电力需求DSM清洁能源机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运营模式已经有了很多重大变化,对于我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除建立需方响应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外,应更大发挥电网企业的作用,引导发电资源合理布局以及终端能效合理提高。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DSM)的概念最早于1970年代源于能源消费居于世界首位的美国,于1990年代初引入中国。DSM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以及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DSM的核心主要着眼于用户消费的电力和电量的效率提高及节约。相比我国以往更多采用行政手段开展DSM工作的状况,目前国际上DSM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已经有了很多重大变化,这对于我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DSM工作有借鉴意义。

未来我国DSM的运营模式应该如何发展,有三个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一是需方响应模式,这是一种通过用电需求方的自愿响应来实现节能减排的运营模式。通过需求侧响应规划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降低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同时也会降低对新增发电容量的需求,提高现有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从而达到减少电力系统整体碳排放的目的。二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同以往常规的节能项目相比,合同能源管理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节能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三是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种排放机制中唯一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环境合作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发达国家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核证的减排量”,同时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费用,也就是用自身的“资金+技术”换取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以上三种DSM运作模式目前在国内均有开展,但实施的对象或内容都比较有限,资源配置优化和节能减排效果也不尽理想,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进行发展和提升。

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一个误区,即对电力系统和客户的关系理解不充分。有些人认为电力系统仅仅是对于客户的用电需求做出反应,接着通过发电技术与设施和输配电技术与设施,对系统进行控制。在这种理解下,能效资源和需求响应资源(简称EE/DR资源)与发电或者供电资源是对立的,EE/DR资源是需求侧资源,发电或者供电(输配电)资源是供应侧资源。

但近年来,在国外的DSM管理工作中,无论是观念还是具体实施工作已经在发生改变——在电力系统扩容规划工作中将需求侧资源作为与供应侧资源相同的资源进行分析评估与比选,研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影响客户的用电模式,以使得系统的总体运行成本降低或者供电可靠性提高。所以,我们认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应以电力规划为起点开展,而不是将之仅仅视为客户侧的用电及节电管理。DSM工作的这种转变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我国目前的DSM工作中,电网公司作为连接发电侧与用户侧的中间环节,对于引导发电资源合理布局以及终端能效合理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如何与包括政府节能管理部门、能源服务公司、第三方核证机构以及电力客户等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合作,深入挖掘潜在的节能资源,发挥新形势下DSM工作的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来说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查看更多>DSM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机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