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有色金属十二五规划对电力行业影响

2012-02-10 11:08来源:中国税网关键词:有色金属电力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问:《规划》是引导未来五年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能介绍一下《规划》征求意见的情况吗?

答:《规划》征求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证监会、电监会、工程院,国家能源局、各地方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五矿集团、中铝公司、中色集团、中咨公司共56家单位意见。共接到49家单位的回复,其中,25家无不同意见,其它23家的反馈材料汇总整合为33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15条完全采纳,18条部分采纳。

在论证阶段,邀请业内专家召开了《规划》论证会,专家论证组由工程院院士孙传尧等16名专家组成,孙传尧任专家组组长。

问:《规划》包括的有色金属品种范围及确定依据?

答:有色金属产业共涵盖64种金属,本《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十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只是在具体任务如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提高资源保障力度中,涉及了较多有色金属品种,包括稀土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等。其原因是这十种金属在有色金属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合计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比重超过95%,销售收入比重超过85%;同时,这十种有色金属也是当前统计部门采用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稀有稀土金属作为稀缺的战略资源,我司正在编制《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因此,在本《规划》中没有涉及相关内容。

问:《规划》中“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能够引导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指标,以及国家已发布的相关规划中已经提出明确要求的指标。“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

问:有色行业产业布局调整遵循怎样的原则,如何引导有色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冶炼产能已开始逐步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2010年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1%,锌产量占56%,镁产量占50%,分别比比2005年上升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32个百分点。但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规划》明确“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提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优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务。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鼓励在境外建设氧化铝、电解铝、铜、铅、锌、镍等产业园区。

同时,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有色金属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问:“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的意义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镁压铸件等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初步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还处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环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是有色金属某一环节的生产者。矿山生产能力与下游冶炼、加工能力比例失衡,并呈扩大趋势,上下游行业的结构失衡日趋严重。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还不能实现国产化,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等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稀有金属产品也是以初级产品、中低档深加工产品为主,高端产品比重较小。如我国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液晶显示屏用铟靶材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有色金属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