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萧山供电局服务浙江农业“硅谷”梦想

2012-02-15 08:45来源:浙江省萧山供电局作者:富岑滢关键词:萧山供电局用电优化用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13日,浙江传化集团办公室主任徐炎正仔细地听着供电客户经理钱小丹为其逐项解释“传化高科技农业园区用电优化建议书”内的9条建议。与此同时,萧山供电局阿斌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该集团高科技农业园区内检查各项用电设备,核对育种、花卉等模块用电情况均符合需求。

在建议书上郑重地落下自己的姓名后,徐炎感激地握住客户经理的手,“从公司的农业高科技园区项目启动以来,供电服务不仅帮助我们‘孵化’了这个梦想,更用各种细节服务让这个梦想越来越真实。”

“电保姆”服务 科技育种“节节高”

走进传化高科技农业园区的育种试验楼,透过密闭式玻璃窗,看到一位位身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无菌、恒温、恒湿环境中进行着育中操作。

育种、花卉和打造高水平生物技术研发平台,是传化农业的三大业务模块。这其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建“整合育种法”的成功,最早让传化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目前的传化育种已具备年产各类穴盘苗、组培苗、嫁接苗、扦插苗等种苗一亿株的生产能力。”徐炎说道,园区生产的种苗产品现已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并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然而,在2002年启动高科技育种尝试之初,一道现实的难题摆在了这些创业者面前。“要建立起涵盖产业化嫁接技术、多品种穴盘育苗、植物微繁殖等领域完整的技术体系,就必须保证嫁接室和培育室内温度、干湿度等外部条件的恒定,这就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供电。为此,我们求助于萧山供电局。”

了解到园区用电需求后,萧山供电局将该项目列入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重点跟踪项目,供电技术人员多次进行现场踏勘,提供靠前

服务。针对科技育种必须24小时供电的特点,该局立即为园区确定了双路供电方案,就近从110千伏鸿达变电站引出农高、农科两路10千伏出线,专供高科技农业园区的用电。与此同时,该局技术人员还深入园区了解电力设施分布情况,为保障科技育种的持续供电提供后备电源建议。由此,园区在育种实验楼内安装了一台发电机,形成了双回路供电加上后备电源保障的安全用电“三保险”。

电力“护航” 农业科技智库“出世”

“我们想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打造出农业创新的独特模式。园区总占地5000亩,其中近一半的面积将用来打造一个集农业技术交易与科技服务中心、国际农业孵化器、农业创业大学为一体的创新性集群,目标2019年建成后,园区可承载农业创新型企业300余家,进驻企业年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指着农业科技城规划示意图,徐炎介绍道。

目前,科技城正处于10年建设周期的第一阶段,已有“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员杭州创新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孵化器等各类公共科研平台平台和一批来自国内外的高科技企业正式落户该科技城。

随着建筑施工的推进和配套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供电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高科技园区远期用电需求。为此,萧山供电局靠前跟进,

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等政府部门,共同针对传化农业高科技园区特点“量身定制”电网规划,做好区域规划和电网规划的衔接。最终萧山供电局确定为园区投建一座110千伏专用变电站,并于去年完成了变电站的初步选址和选线工作。下一步,该局将契合园区建设进度,推进变电站的基建动工。

“农业科技城的成功启动,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引擎。”徐炎说,依托着浙江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用工业较发达的现实,科技城将整合这些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成后,园区内可汇集就业人口5至6万,居住人口3万,年接待商务和其他访客超过500万人,将形成人才密集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均可媲美美国硅谷的新一代科技园区,届时还需要电力源源不断的支持。”

作者: 富岑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萧山供电局查看更多>用电优化查看更多>用电设备查看更多>